本报讯(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吴国明 陈昆)“杂交水稻制种赶花授粉这个关键时期,我每天都会来基地看一看,随时观察水稻长势情况,指导他们学会、用好智慧物联网监测设备,确保稳产增收。”8月15日,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天星乡地城—官庄千亩坝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技术员高祚平正在田间指导制种大户运用智慧物联网监测平台。
高祚平介绍,基地上搭建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可以第一时间监测稻田里的水位、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肥力等数据,每一个阶段需要做哪些准备,在后台的反馈系统上一目了然,管理起来十分方便。
2020年以来,岑巩县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以建设智慧制种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抓手,着力打造现代化水稻制种管理技术示范工程,努力实现水稻品种选育、培育和生产、销售的信息化管理,让水稻种植加“数”度。其中,天星乡地城—官庄千亩坝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就是项目的重要载体。
高先敦是当地最早种植杂交水稻的制种大户之一,16年的种植经历中,凭老经验应对新问题让他栽了不少跟头。如今,稻田里用上了现代科技设备,他亲身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前两年我还在用老方法进行管理,特别是水稻幼虫防治最让我头痛,那时候就是凭肉眼看。”高先敦说,用上智慧物联网监测系统后,通过手机就可以查看稻田情况,管理方便、监测精准、防治及时有效。
在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支持下,智慧制种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现已基本建成并初见成效,该平台在天星乡地城—官庄千亩坝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有效控制面积已达1500亩。
“平台完全建成后,可以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实现对稻田环境信息自动采集上报,数据与品种培育决策系统和环境调控实现联动。”高祚平介绍,通过建立产业综合服务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能减少人工干预,确保水稻生长环境的最优化。
接下来,岑巩县还将持续深化数字农业建设,进一步丰富系统功能、强化监测精度,有力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