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守护一江碧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大乌江6号投放船舶生活垃圾0.5公斤,等待移交确认。”

8月14日,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乌江楠木渡码头,大乌江6号船长黄达林将船舶生活垃圾投放至码头的固体垃圾分类接收站,通过手机“船E行”小程序扫描“船舶污染物接收”二维码,对所投放的垃圾进行登记和移交。

与此同时,码头污染物接收方遵义亿伦航运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李松通过手机按下小程序“接收”键,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动态智能监管。

楠木渡码头上距乌江渡库区36公里,下距构皮滩大坝105公里。2011年以来,依托流域内原生态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楠木渡码头发展起了水上观光游。目前,码头共有10艘观光游船、6艘观光快艇,平时日接待游客500余人,节假日达到4000余人。

接待游客的增多,游船里的垃圾也随之增加。

2017年以来,楠木渡为每艘游船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油污水存储柜、生活污水存储柜、生活污水打包器等设施,并在码头配备污染物接收点。船舶靠港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将垃圾按类别投放到相应垃圾桶内。

在黄达林的手机上,记录了历次船舶污染物的移交信息,除了重量外,投放时间与污染物类别都一清二楚。“我在码头开了10多年船,以前都是把垃圾打包带上岸,不仅有遗漏,带上岸后也不知如何处理。现在,通过垃圾回收系统,我们将垃圾集中回收,便捷多了。”黄达林说。

“和以前相比,现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以及监管都更为方便。”播州区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文星说,过去,垃圾的接收记录全靠手填联单,容易出现监管漏洞。现在,通过手机小程序,可以随时调取相关记录和移交船舶污染物。从接收、转运到处置,污染物的去向一目了然,监管也充满了“智慧”。

近年来,遵义市先后投入资金近1500万元,用于辖区船舶防污设施升级和港口防污染设施建设,在码头设置水上污染物转运接收站共109座,新建垃圾接收船6艘,油污接收设备38套,累计完成400余艘运营船舶生活污水回收设备改造。通过构建水岸一体的污染物接收网络,做到了辖区船舶污染物接收“全覆盖”,基本实现了船舶垃圾“全接收”、油污水“零排放”。

“今年,我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80余万元,将楠木渡码头打造为绿色码头,建设有售票厅、检票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并将绿色码头理念宣传融入其中。此外,为解决乌江河面漂浮物问题,我们计划购置一艘垃圾打捞船,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再筑一道安全屏障。”张文星说。

--> 2022-08-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9584.html 1 守护一江碧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