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尚宇杰)8月15日,距江面90米高的大桥主拱圈,随着最后一块合龙段包板焊接完成,位于思南、石阡、凤冈三县交界处的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主拱顺利合龙。
“大桥共有60个节段、总重量达7584吨的钢拱梁,全部在重庆涪陵拼装成型,通过货船经乌江运抵施工现场后,直接从船上起吊到高空安装施工,大大提高了建设进度。”德余6标项目书记陈竹介绍。
乌江特大桥是贵州高速公路加密规划线德(江)余(庆)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834米,主桥跨径504米,由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公司承建,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建成后将成为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新成员。
由于大桥横跨乌江,邻近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石林乌江等景区,出于环保等因素考虑,大桥所使用的钢拱梁在重庆涪陵拼装、焊接、喷漆后,整段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接。然而,体型庞大的钢拱梁长途公路运输的复杂性,以及进入建设工地现场严苛的道路条件,成为横亘在建设者眼前的“拦路虎”。
“我们于2020年8月进场施工,在滩多谷狭的乌江两侧架桥并非易事。”德余6标项目副经理曾国胜坦言,乌江两岸大山之间崎岖的地形以及多变的气候,给公路运输大构件建筑材料带来了巨大困难。
直到2021年11月,断航20年的乌江“黄金水道”复航,为乌江特大桥的钢拱梁运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运输方式,让建设者看到了转机。
“从重庆到项目建设工地,水运单程运输航程480公里,公路360多公里。虽然水运比陆运里程长,但桥梁所用钢拱梁最大的节段就重达170吨,陆运运输困难、费用还高。”德余6标项目总经济师邹顺权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从今年初开始,乌江特大桥建筑材料承运方贵州航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入8艘500吨级标准货船,历经7个月共40个航次,从重庆明月沱码头逆流而上,途径四个水电站,陆续把7584吨钢拱梁运抵建设现场。
8艘货船40个航次接力运输,乌江复航有力支撑了高速公路的建设,“运来”了一座世界级大桥。“集中的工厂化生产、高效的大构件材料水上运输、现场安装的施工方式,不仅提高拱肋加工质量,提升了施工质效,更有效减少现场作业污染,守住了生态底线,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运输和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模式。”陈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