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请37号前来用餐”“您有新的外卖订单”……8月7日中午,贵阳万象汇不少餐饮门店座无虚席,许多顾客正在等位,或排队用小程序、APP提前下单。
在餐饮商家看来,“烟火气”逐渐重新聚集。椰妹椰子鸡万象汇店店长苏晨说,能明显感受到近三个月餐饮消费的持续升温,6、7月门店的销售额、翻台率等指标保持走高态势。
积极主动求变,再造消费场景,重塑经营模式,推出全新“爆款”……复苏升温的背后,不少餐饮企业用心练“内功”,多管齐下闯市场。
场景多样化——打通消费新需求
“目前,省内规模以上的餐饮企业有300多家,而整个行业注册的商户有数十万家,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在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会长、雅园集团总经理邓一看来,整合这些小型商户的力量,有助于加快行业恢复发展。
邓一认为,能够承载众多商户的平台,除了传统的大型商业体,不断涌现的新交通节点,轨道交通投用后产生的地下商圈、棚改或路改后产生的新道路等,都是可以将餐饮与文娱产业相结合的新场地。
雅园集团对贵阳市青云路5万平方米的夜市街区进行了换新“包装”,以“青云市集”的面貌全新归来。项目重构餐饮、娱乐和文创三大业态,云集200多家商户,其中餐饮商户上百家,已成为贵阳市的网红打卡点。今年1至7月,青云市集的月均人流量为40万人次左右,其中7月的人流量为60多万人次。
这种老地方“新玩法”的模式也出现在不少商超中。在贵阳合力超市大上海万达店的熟食区,消费者不仅可以选购商品,还能提前付款在就餐区享用美食。贵州合力超市集团董事长李德祥表示,未来餐饮场景的边界更加模糊。从需求端看,餐饮走进超市、综超售卖成品或预制菜等半成品,成为消费新趋势。
周末夜晚,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天幕下举杯、撸串成为新时尚。伴随露营走热,“露营+餐饮”的新业态也受到追捧。一部分消费者倾向轻装简从,也推动了户外休闲餐饮的兴起。
“我们除了在帐篷中配备生活必需品,还推出了下午茶、晚餐、早餐。晚餐是我们准备了烧烤和火锅需要的预制菜,烹饪简单便捷;早餐由村里的农户供应,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位于清镇市新店镇鸭甸河村的一处营地主理人杨诚说。
渠道再下沉——扩大消费新市场
“下班回来晚,也不想做饭,就在社区找了一家馆子吃饭。”8月9日,家住贵阳未来方舟的罗欣然走进张晓洁缸缸麻辣烫门店,门店口的装饰灯牌上写着:“家头不做饭,就来吃串串。”
眼下,“张晓洁缸缸麻辣烫”“绝味鸭脖”“蜜雪冰城”等餐饮品牌纷纷下沉社区市场。业内人士介绍,这类餐饮品牌具有标准化高、出餐快的特征,能更好地满足周边消费者的需求。餐饮行业的成本管控尤为重要,门店租金是影响营收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社区开店的租金成本显然比大型商圈低。
此外,餐饮品牌从市州到县区的下沉,也打开了一片“新蓝海”。作为一家贵州本土连锁店,馨亮厨餐厅在全省已有32家加盟店,且多数门店扎根县区。榕江县馨亮厨餐厅负责人杨显告诉记者,在县区经营,更多依靠的是熟客生意,只有在保证品质基础上才能拥有稳定的市场。
“对于中小商户来说,社区是一个重要市场。新楼盘、新棚改地段开发出来后,会有更多‘档口’‘正餐+档口’类的门店下沉社区,能提供更多元的餐饮服务。同时,伴随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品牌入驻县区也能扩大自身影响力,率先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邓一说。
加速数字化——加快服务升级迭代
“青云路本就在热闹的贵阳老城区,周边辐射人口多,我们每天的外卖订单数量占总订单的30%以上。” 贵阳茶百道青云路店长王敏介绍。
数字化渗透,餐饮业加速升级迭代。此前受疫情影响,不少餐饮门店推出了线上服务。除接入美团等外卖平台之外,一些大型连锁餐饮品牌推出了自己的点餐小程序,一些线下商家还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以各种优惠套餐“引流”抢占市场。
“请241号取餐。”傍晚的青云市集不夜城(贵州特色小吃板块)人潮涌动,不少门店前都有食客在排队下单,而每家商户的收银小票上均有“青云市集”的字样。
“这里大大小小的商户有上百家,为了从后端减少他们的运维成本,我们引进了一套涉及收银、结算、财务的数字化系统。在前端,这套系统也提高了消费者在不夜城的就餐效率。”青云市集招商运营总监张兰兰说。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雅园在省内有40家直营门店,管理着30余家单位食堂,运营大体量的餐饮业态,必须使用数字化手段。目前,我们在企业内部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上运用的是数字化系统。下一步,我们将延展数字化管控的链条,从经营、金融、供应链等方面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提升企业的整体服务效能。”邓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