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昔日以生命换生机,今朝以生机践使命——

生死困牛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燕 孙蕙 华姝

北有狼牙山,南有困牛山。

巍巍武陵山,时间的刻刀在贵州石阡的历史之壁,雕凿出一座叫困牛山的丰碑。

“没有一人叛变,没有一个逃兵……”

在困牛山下的历史展陈馆,珍藏着一把锈迹斑斑、饱经战火的军号,88年前,它最后一次被吹响,发起向死而生的冲锋。

军号响起,勇往直前。红军“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纵身集体跳崖。

在困牛山,当地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宁愿牺牲自己生命,也不愿伤害百姓的人。

凝视中国共产党建党和建军的历史坐标,1934年10月16日的困牛山壮举,隐藏在尘烟深处。这支红军在最决绝处,以生命换生机,用壮怀激烈的牺牲践行对党的忠诚和追随。

当下,在党史学习教育蔚然成风之际,困牛山战斗遗址成为越来越多党员群众触摸红色记忆的钥匙,传承红色基因的密码。

近三年,困牛山所在的龙塘镇,已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36名。115名石阡籍新兵着绿装、从戎去,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7月29日,困牛山下,随着大幕缓缓拉开,舞台中央,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

“冲啊!”枪林弹雨下,冲锋号越吹越响,子弹带着尖厉的呼啸声从战士们耳边阵阵划过。生动的舞台剧将人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硝烟弥漫的年代——

1934年8月,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的红六军团转战赣、湘、桂、黔四省,一路浴血奋战,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于10月7日进入石阡县甘溪地域,与敌军在困牛山展开殊死决斗。

为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第18师52团与敌激战,800多人的队伍锐减至400余人,师长龙云率200余人冲出重围,余下的红军战士被逼到虎井沟的一段悬崖边上。

“双方交火,打着打着枪声就朝天放。当时爷爷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红军不愿意伤害到夹杂在敌军中的百姓才朝天开枪。”困牛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国玉回忆中,语带哽咽,敌人抓住红军不伤百姓的软肋,强行把百姓挟持在前,做他们的“人盾”。

生死抉择间,红军战士抱定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的决心,把目光投向了树木掩映中的河谷深渊。

“我们都知道,跳下去就是死,但是我们不愿意伤到老百姓,也不愿意做俘虏。”跳崖被树藤挡住得以生存的司号兵陈世荣(原名何步荣)生前说。

站在当年的跳崖处俯身看去,绝壁之险已被葱郁草木掩盖,但黑滩河的潺潺水声依旧声声入耳。

舞台上,战士们仍在激战。舞台下,《困牛山红军壮举》的执行导演张军生边看边记。“这部剧绝大部分演员来自困牛山村及周边村子,对于从小接受红色教育的他们来说,置身其中,更能产生共鸣,向观众呈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

剧本创作期间,52团团长田海清的扮演者黄辉湘曾多次到困牛山战斗遗址了解史实,到崖边实地感受红军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们那么果敢、那么坚定,能扮演田团长,于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十分深刻的红色教育。”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当年在困牛山发生的历史事件非常壮烈,比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还要早7年。”作为提案人之一,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戚建国动情地说。

今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一份“关于从国家层面支持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保护传承”的联名提案,引发关注。

联名提案产生前,戚建国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做了大量工作,撰写了近9000字的文章《困牛山英烈千古壮举》,为加快从国家层面支持“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史料支撑。

围绕这项工作,贵州高度重视。

2021年3月1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专程前往困牛山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明确强调“要把这个故事世世代代讲下去、传下去”。同年8月,省政协组织撰写了《关于重点推进“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保护传承的提案》。

“我们既要积极争取全国政协的指导和帮助,又要充分发挥省政协优势助推挖掘保护工作。”省政协有关领导表示。

今年4月12日,谌贻琴书记作出批示,要求进一步高质量做好困牛山英雄事迹及其战斗遗址的保护宣传利用工作,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此,省政协明确一名副主席牵头抓总,省政协办公厅、省委党史研究室、铜仁市、石阡县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在三级党史研究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史料挖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丹说,新发现红52团人员名单29人,红六军团转战锦屏县电令、电报等史料35条,转战镇远文章、故事26个,电文19则,图片18张,图文档案资料7则,诗词4首,极大地丰富了红六军团西征入黔的资料。

8月1日,一场由省政协主办,全国政协提案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支持的“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将如期举行。下一步,还将以省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回头看”和协办全国政协联名提案为契机,持续关注并推动“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保护传承。

如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困牛山战斗遗址有关项目已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重点推进项目,困牛山村入选全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给予10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和陈列室、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省交通运输厅推动修建了湄石高速困牛山收费站至纪念碑段4.5公里的红色旅游公路等,各项保护传承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7月29日,走进位于武陵山深处的石阡县困牛山村。道路两旁、村居墙上,五角星、红色标语、红色宣传画处处可见,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谁能想到这么偏僻的村子还能搞旅游。”年逾古稀的任明秀老人告诉记者。月初,她与老伴卖起了石阡特有的“神仙豆腐”,端上了“旅游碗”。

“去年3月到现在,我们共接待了8万多名游客,有机关、单位、企业组织的,也有自发前来的。”困牛山村第一书记蔡国隆说,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势头正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石阡县各级党员干部正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做好为民服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闯关夺隘,力争夺取新的胜利。”石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翊宝说。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持之以恒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石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晓亮表示。

--> 2022-08-01 昔日以生命换生机,今朝以生机践使命——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7013.html 1 生死困牛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