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 赵华飞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既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与奋力推进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一样,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三对矛盾关系。

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系。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体现。其一,推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是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精神生活的发展程度。如果全体人民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将无从谈起。全体人民只有在比较宽裕的物质生活基础上,才会主动去追求与物质生活水平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其二,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进一步推进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将起到能动的反作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使人民拥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即“富脑袋”。具体来说,就是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生活、和谐优雅的文化生活、崇高执着的信仰生活,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美丽的心境、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雅的素养、坚守高尚的品德和恒定的信念,使他们在智力、情感、品质、意志、审美、个性等方面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会形成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极大地激发全体人民参与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物质生活沿着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方向向前发展。由此,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推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反哺”作用。其三,推进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发展。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不能畸重畸轻,也不能使二者在现实发展中处于失衡状态、呈现出较大差距,而必须使二者保持在适度合理的范围之内。只有推进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全局谋划和渐进推进的关系。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全局谋划和渐进推进的辩证关系。其一,从全局着眼,科学谋划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为实践上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方向指引和目标导向。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这就要求对其作整体谋划、科学规划,要充分估计其在现实推进中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整体上提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要指标和战略目标,才能有效地引导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实践中沿着既定方向向前推进。其二,积小胜为大胜,高质量完成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任务,确保总体目标按期实现。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任务体系,在实践上有步骤地推动实施,确保其在每一阶段都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其三,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坚持全局谋划与渐进推进的有机结合,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件大事办好。既要从全局出发科学谋划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也需要聚焦其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实打实地完成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任务,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最终使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

精神供给与精神消费的关系。如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而解决好这一课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精神供给与精神消费的关系。其一,精神供给是精神消费的基础和保障。没有精神产品的有效供给,就没有高质量的精神消费,当然也就没有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精神产品的有效供给是由精神产品的高效生产和精神产品的合理分配两个环节构成的。精神产品的高效生产是精神产品能够有效供给的基本前提,精神产品的合理分配是保障精神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不仅要把精神文化产品这个蛋糕做大做好,还要把这个蛋糕按照共享原则切好分好。只有保障精神产品的有效供给,才能为全体人民的精神消费提供坚实基础。其二,精神消费为精神供给提供方向指引和目标导向。马克思指出,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与此同理,没有精神消费,精神供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民拥有高质量的精神消费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由此,精神产品的有效供给(包括精神产品的高效生产和合理分配)就必须围绕全体人民的精神消费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目标要求来展开。其三,推动精神供给与精神消费的良性互动。精神供给和精神消费在本质上是一个供求问题,二者之间呈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特性。因此,要遵循精神供给与精神消费的辩证本性,推动精神供给与精神消费的良性互动,使其贯穿于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之中,确保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如期实现。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2-07-2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5096.html 1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