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禄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把富民和强县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围绕主定位实施主战略,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从一定程度上说,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必须始终把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一是明确特色产业。引导各县市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和潜力来谋划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壮大特色经济。县市产业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重点打造1至3个优势明显、集中度高、关联性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二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良好的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围绕特色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布局重大项目,依托龙头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招引配套企业,形成强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县域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深化园区改革,完善园区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加强园区制度供给和对上争取,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质效。三是着力依靠科技赋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向县域聚集,提升特色产业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引导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面向县域开展创新服务,支持县域建设产业研究院、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与特色产业深化融合,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培育壮大市场经济主体,不断厚植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做多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一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高度重视和发挥龙头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升产业招商实效,深化“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等合作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央省市属企业、各类500强企业等开展战略合作,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通过招大引强、扶持培育、战略重组等方式打造领军企业新方阵。加强对县域龙头企业的支持,引导、做好县域企业上市服务。二是大力扶持县域中小微企业。谋划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加强对“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奖励。选择自主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较高、主业方向明确、具有较大规模的县域企业重点培育,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攀升。三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创新平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构建一批成本低、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着力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孵化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勃勃生机。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大力提升县城服务功能。县城是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也是县域引入外部资源的主要入口和吸聚资源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没有县城的高品质,就不可能有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县城要完善功能,提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水平,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形象魅力。二是全面提升市民化水平。聚焦“十四五”期末实现“三个100万”新增城区常住人口目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针对性组织定向、定岗和专项技能培训,使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围绕做强城镇经济,大力完善县域物流体系,健全县域商业网络,完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培育壮大县域商贸流通企业,补齐冷链设施短板,发展电商供应链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畅通县域内外资源要素、商品流通渠道。
深入推进县域改革,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革始终是激发县域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一是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充分考虑基层实际需求,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实施层级的权限,原则上交由县市实施;允许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下放的,原则上也交由县市实施,支持经济发达镇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二是优化财税分配制度,减轻县市财政负担,加大对下债券资金转贷力度。三是强化用地支撑,改革完善供地方式,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探索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有效处置方式,保障县域重大产业项目、企业发展用地需求。四是全力推进人才大汇聚,高度重视县域人才引进培养,出台激励人才向县域流动的政策,加大柔性引才力度,用好对口帮扶人才,探索退休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途径。五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完善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机制,建立惠企政策落实评价体系,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社会保险、财务、物流、用能成本。
(作者单位:省委政研室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