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山清水秀,空气如洗,晴空万里。夏日时节,行走在乌当大地,一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近年来,乌当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创新思路,夯实绿色基础,构建绿色屏障,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构建绿色屏障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今年前5个月,乌当区生态环境表现亮眼。与之对应,是群众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美好生活。
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中间河水质清澈,风景如画。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里不仅成为大家休憩散步的好去处,也受到露营爱好者的青睐。”村民感叹。
群众满意背后,是乌当区厚植绿色屏障,打造生态之城。
完善绿色制度,制定《乌当区“两山”基地建设监测指标体系》等系列制度,从资源利用、环境质量、保护治理、绿色增长、绿色发展、“两山”教育6个方面着手,从严养护绿水青山。
创新科技赋能,率先在全省探索生态保护大数据监控工作,创立“两山”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首家县级河长云监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探索生态资源数字化监管、生态保护智能化工作,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生态数据进行在线采集,探索培育以环保物联网为龙头的生态环保产业体系。
高举环保利剑,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南明河(乌当段)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松溪河、环溪河等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深入推进工业废气、秸秆焚烧和城市扬尘的污染治理和管控,加快破损山体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大力助推高雁垃圾填埋场技改、迁改,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6%。
打造绿色家园
沿着步道穿行松溪河湿地公园,水光山色,风景秀丽。
“现在松溪河的水越来越清澈,公园环境越来越好,我每天都到河边步道散步。”城市山水小区居民周美英说。
松溪河湿地公园是乌当区着力打造“千园之城”建设的典型代表。
推进“千园之城”建设,乌当区系统谋划城市公园布局,加快打造园林式居住区及“微公园”,提升城市绿地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同优化、有机统一;打造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实施城市增绿添花加彩行动,打造立体化、多样化、特色化门户景观和生态廊道。
“十三五”期间,乌当区完成176处千人以下一级水源保护区划定及规范化项目建设,建设完成各类公园92个,实施森林抚育2.5万亩,巩固山体治理成果1115亩。
未来,乌当区将聚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25亿元,人口规模达5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45平方公里“三个翻番”的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两山”双向转换通道更加完善。
引领绿色生活
在乌当区保利紫薇郡小区,4台垃圾分类智能设备格外显眼。
“垃圾分类智能设备简单易操作,并配备引导员帮助居民注册和精准投放。”乌当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走到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前,通过人脸识别登录,将分好类的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精准投放,屏幕上就能显示出所投垃圾重量和获得积分,吸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目前,乌当区在紫薇郡、新云小区等多个小区投放垃圾分类智能设备。
近年来,乌当区大力培育和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完善生态文明体系,扩大生态文明参与面,构建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支持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等流通主体;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创建一批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居)、生态产业园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