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蓄力打造“四化”新高地

从左至右: 1.记者金秋时在紫云硐口村微果园。硐口村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倡导树立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莹 摄 2.记者胡玉山在镇宁采摘樱桃。“甜得像初恋”的镇宁樱桃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逐渐发展为特色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摄 3.记者胡玉山在安顺非遗购物节现场采访木雕手艺人。安顺木雕与安顺地戏是安顺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演变的见证,依托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旅游产业化正如火如荼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摄 4.记者胡玉山、姜雨熙在安顺百花串熙春麻饼生产车间。熙春麻饼是安顺人特有的中秋记忆,目前已进入生产旺季,实现产销两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玉山 摄 5.记者张赛“打卡”娄湖公园。依托海绵城市建设,娄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极大提升周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盛夏7月的安顺,乡村漂亮宜居,产业欣欣向荣。

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洁道路穿村而过,民居焕然一新,小花园、小菜园扮靓房屋,蔬菜、水稻蓬勃生长。

“环境好、村庄靓,生活比以前安逸多了。”村民朱勤华说。

今年以来,大屯村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契机,修建文化长廊、村庄湿地,实施沿河道路拓宽项目,美化河道环境,开展村寨房屋提升改造,对农户房屋进行立面整治、庭院治理、后院打造及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村居环境……系列项目实施,让大屯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柏油马路通到家家户户,安装路灯,路两边新添菜地和花园;石头墙和石头房修旧如旧,墙壁上挂着农家老物件,“田园乡村”的乡愁诗意油然而生。

随着环境改善,大屯村立足优势,发展蔬菜、微生物循环生态有机农业、农旅和文旅产业。如今,大屯村蔬菜源源不断销往市场,微生物循环生态有机农业长势良好,农旅、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在安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处处可寻。

美丽乡村彰显安顺速度,“四化”建设更显力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四化”,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安顺市按照“1558”发展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先机,奋力建设“四化”新高地,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

落子布局,安顺市加速工业大突破,聚焦引优扶强、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发展基础,奋力在市场主体、产业链条、平台支撑、科技创新、要素保障、安全环保工作六个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全力打造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能源、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八大重点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6500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22%,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型城镇化提质,主动融入“强省会”行动,构建“一核两轴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平坝、普定、镇宁与主城区同城化步伐,培育关岭、紫云区域经济增长极。围绕虹山湖、娄湖、三合湖、杨家湖,打造“一城四湖”城市生活圈,做大做强主城区。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

推动农业增效,创新财政涉农产业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投公司以农业产业项目为载体,通过与引进市场农业龙头企业、投贷银行合作,带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争取省级农业现代化基金等支持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从规划、设计、融资、建设到运营的一体化管理,构建农银企产业发展共同体,一个个新公司先后成立,推动蔬菜、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十大特色农业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

旅游提质,“旅游+”加速产业融合,推动“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打造民宿产业,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升“流光溢彩夜安顺”品位,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营销活动,提升旅游消费综合效应,唱响“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

如今,“四化”比翼齐飞,为建设美好幸福新安顺铸就强大引擎。

--> 2022-07-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4311.html 1 蓄力打造“四化”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