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运)矿井通风、压风、排水、运输……在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生产现场情况,操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有条不紊地下达各种指令;从煤炭开采到运输的各环节生产线,都实现了智能机械化覆盖、数据互联互通。
“运用智能化工作面,使得井下各系统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大屏幕上,通风、电力、排水各种情况一目了然,我们可通过管控平台远程智能化操控。”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机电环保科工作人员邢亚奇说,智能化应用于煤炭开采,让煤矿工人几乎不用下井。
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智能化采煤项目,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贵州省较早同时实施综采工作面智能化、辅助系统智能信息化改造的煤企,实现了采煤机械化率和辅助系统智能化率两个100%。
“自2018年我们进行智能机械化改造后,由现在的智能化设备代替了复杂的人工操作,把我们的职工从脏、累、苦、险的工作环境中彻底解放出来,实现了减员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也切实感受到了科技生产力带来的福利。”邢亚奇说。
该公司坚持“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发展思路,投入“真金白银”进行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实现了减人、强安、提效的发展道路。自2018年建成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以来,目前已完成第六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建设,形成了智能化开采的新格局。6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日均产量提升至2800吨,与未使用智能化综采前相比,工作效率提高了47%,每年提高收益超过1亿元…… “以前,大家都觉得我们干煤矿的就是‘傻大个、五大三粗’,自从发耳煤业的生产方式从传统开采转变为机械化和智能化后,大家对我们的印象也变了,现在我们的‘新标签’是用工少、劳动力强度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邢亚奇说,通过不断优化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益。
目前,发耳煤业的两个综采工区采煤作业人员累计减人70余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900余万元,7个生产辅助子系统减少值守人员60余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600余万元,工作效率还提高了54%。
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以企业创新力促高质量发展,据介绍,该公司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智能机械化建设项目被评为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升级标杆项目”,荣获2020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被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