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麻江大批传统农民变身新型职业农民,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技术好手、农村经纪人——

菜园子里的“罗传彬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诚 陈丹 何乾

盛夏7月,田野阡陌间,荡漾着收获的喜悦。

随着一辆辆运输蔬菜的货车驶进驶出,以冷凉蔬菜为优势主导产业的麻江坝芒乡热闹起来。

6月还是讲解员,为观摩客户介绍蔬菜基地情况的坝芒乡水城村党支部书记罗传彬,此刻又以农村经纪人身份活跃在蔬菜生产销售一线。

作为坝芒乡今年重点打造的2500亩连片架材蔬菜种植核心区,水城村蔬菜种植规模创新高。

“7月到9月,是销售旺季,最多一天有二三十辆车拉货。”在“菜园子”里忙活18年,罗传彬对这样的忙碌早已游刃有余。

从地道传统农民到种菜能手,再到省劳模、全村“领头雁”、明星农村经纪人,伴随着麻江县以及坝芒乡精耕细作建好“菜园子”,以罗传彬为代表的一批农民因产业兴旺完成“变身”。

早在20世纪80年代,麻江县蔬菜商品生产开始起步,90年代成为州府凯里地区的主要蔬菜生产与供应基地。拥有麻江最大的连片坝区,坝区面积达8000多亩的坝芒乡,立足海拔高、气候冷凉、水清土沃等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

“最开始大家跟着种,规模不大,小打小闹。”罗传彬说,从2004年开始摸索种植商品蔬菜后,一心就扑在上面。

扩规模、提技术、跑市场,从县到乡到农民个体,在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上同频共振。

县级层面,麻江县近年来依托该县高、中、低海拔气候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优势区域、优势时段、特色单品,突出产品商品化、经营主体化、产销一体化,做实商品蔬菜生产,推进蔬菜产业发展。2015年,麻江县被列为全省生态化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县。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东部的宣威、龙山冬春提早和秋延晚蔬菜,中西部的坝芒、谷硐、贤昌、杏山夏秋冷凉蔬菜周年生产供应基地。

乡镇层面,坝芒乡结合地理和高山冷凉气候带来的优势,围绕“坝区产业”纵深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已建成以选种、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冷凉蔬菜产业链。

个体方面,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麻江大批传统农民变身为新型职业农民,种植能手、技术好手、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肯学肯闯的罗传彬成其中翘楚。

当选水城村党支部书记,创立麻江县顿顿香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成立水城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搭乘麻江蔬菜产业发展东风,凭借在蔬菜产业发展中锻炼的“身手”和做出的“成绩”,罗传彬一路成长,并带领全村人民念活“蔬菜经”。

“种菜不难,种好菜,种出受市场欢迎的菜就必须下功夫。”虽已是从事蔬菜种植18年的“老把式”,罗传彬认为,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品种更迭、管理方法都需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习,跟上发展步伐,才能带领村民将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通过自学、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罗传彬摸索创新辣椒种植方式,具有方便田间管理、烂果少、能将下茬作物种植时间提前一个月的优势,种植方式已在全村推广。

“喜欢钻研,对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接受度很高。”麻江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蒋芳芳常在水城村蔬菜基地作技术指导,对罗传彬称赞有加。

如今,水城村在罗传彬带领下,成为麻江县有名的蔬菜村,蔬菜远销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蔬菜基地亩产值最高达3万多元,基地一年发出劳务工资400多万元。大部分村民变身成职业农民,18户种菜大户年收入突破10万元。2020年,罗传彬获评“贵州省劳动模范”。2021年,水城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今年以来,麻江县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以及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单品蔬菜产业,努力种好“菜园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截至今年5月底,麻江县蔬菜累计种植面积8.37万亩,其中,商品蔬菜累计种植面积4.85万亩,累计采收量9.45万吨,产值达2.956亿元。全县今年共引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37个,未来,这里将上演更多的“变身”故事。

--> 2022-07-07 麻江大批传统农民变身新型职业农民,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技术好手、农村经纪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3122.html 1 菜园子里的“罗传彬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