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

民族文化“搬”进城 移民吃上“旅游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夕阳落下,凉风轻拂,位于晴隆县城边上的阿妹戚托小镇缓缓进入夜晚,开始热闹起来。

“噔噔噔……”“啪啪啪……”“阿妹戚托嘞……”金门广场上,音乐声一阵阵响起,夹杂着游客的欢声笑语。

作为AAAA级景区,阿妹戚托小镇是一个新生的小镇,“阿妹戚托”是该县三宝彝族乡的彝族姑娘出嫁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乡6263名群众全部搬出深山,党和政府为他们在城郊建起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备的新家——阿妹戚托小镇。

小镇内,教育园区、产业园区、社区卫生室、超市和菜市场,以及便民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点等一应俱全,让搬迁群众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了新环境、新生活。

最让三宝人民安心的是,各种苗族、彝族文化也随着他们搬迁到了小镇。并且,晴隆县依托“阿妹戚托”“晒月亮”“火把节”“芦笙舞”等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民族特色,将阿妹戚托小镇打造成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小镇。

走进小镇,一栋栋雕栏玉砌的别墅式民居,结合了苗族、彝族文化特征,极具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神秘感。

小镇的民族风格,让一直在外务工的陈勇慧回到家乡,靠着老辈传承下来的苗族刺绣和务工学来的一身“手艺”开起了民族服饰公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们苗族刺绣和小镇融合得非常好,来小镇的游客很多都会来店里欣赏、购买。”在陈勇慧开办的晴隆县永惠服饰公司里,陈勇慧与几名工人指尖飞舞,正在加工苗族服饰。

如今的陈勇慧,白天在小镇一针一线绣着幸福生活,不用在外奔波,手里还能有闲钱,日子过得很是舒坦。而到了夜晚,这时是小镇最热闹的时候,整个小镇都会被点“亮”,她时常会带着孩子到家门口的广场上看舞蹈表演。

月亮湖边流光溢彩的灯光水秀,广场上的舞台灯光和篝火,激烈而又充满民族气息的舞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每天晚上,我们都在广场上带领游客一起共舞,特别是我们的‘阿妹戚托’舞蹈。”在老家就喜欢跳民族舞蹈的张安丽,搬迁后成了小镇夜晚的群众演员,每个月仅演出收入就有1600元。

文化搬进城,群众生活美。这座新生的小镇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距离具有浓厚抗战文化和历史意义的4A景区“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3公里,两者相互呼应和补充,让山城散发出独有魅力。

过去,他们在深山,现在,他们在城里;过去,他们在土里觅食或者外出务工讨生活,现在,他们依靠文化和旅游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 2022-07-07 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3089.html 1 民族文化“搬”进城 移民吃上“旅游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