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道真:“稻+”开启致富新路

本报讯(通讯员 隆州军)近年来,道真自治县在种植水稻、烤烟的基础上,发展“稻+鸭”“稻+蔬”“稻+菌”等“稻+N”生态产业模式,提升土地产值和效益,开启致富新“稻”路。

6月的三桥镇塘村村埃山村民组,水车悠闲转动、稻田蓄水充盈、鸭子嬉戏其间,这是塘村村通过“村社一体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组织方式,探索“稻+”系列生态种养取得的成果之一。依托优质生态,该村发展500余亩“稻+鱼”“稻+鸭”种养基地,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在河口镇梅江村车村桥上放眼望去,一块块水田里秧苗长势喜人,几个月前,这些水田里还生长着羊肚菌。“我们巧打时间差,利用冬季空闲的稻田资源,采取‘稻+菌’模式,发展了500余亩羊肚菌。”梅江村羊肚菌种植户说。该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稻+羊肚菌”“稻+蔬菜”等轮作模式,全镇发展“稻+羊肚菌”600余亩、“稻+蔬菜”150余亩、“高粱+蔬菜”800余亩,通过轮作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果游客来到河口镇幸民村大屋基稻蛙养殖基地,这样的诗词中的情景就不难想象。

2017年,养殖户冉文斌在幸民村大屋基村民组流转土地,采取稻蛙共养模式养蛙。眼下,20余亩稻田被丝网隔成一个个小方块,青绿的秧苗随风摇曳,阵阵蛙声此起彼伏。“稻田为黑斑蛙提供栖息场所,黑斑蛙又是稻田中的捕虫能手,黑斑蛙的排泄物是水稻的肥料,这种良性循环的立体种养模式生态环保,实现种稻和养蛙的双丰收。”冉文斌说。

道真将继续立足县域实际,不断探索出绿色高效的“稻+N”种植模式,通过种养互作,以稻促养、以养保稻,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进一步实现“一地多业、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 2022-06-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1597.html 1 道真:“稻+”开启致富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