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全力提升水稻科研水平

■ 朱速松

为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将在水稻种业振兴中重点强化贵州优异稻种资源保护利用、优质特色水稻新品种选育研发和应用,妥善解决贵州水稻种质芯片的卡脖子难题,大力提高贵州自育水稻品种市场占有率。

强化优异稻种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利用。贵州省稻种资源丰富,为创制优良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种质创新优势,贵州需要加强贵州省优异稻种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完善贵州省水稻种质资源保存圃建设,引进国内外优异稻种资源,搭建种质资源鉴定与基因挖掘平台,重点开展优异地方稻种资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解析稻米品质形成的遗传调控机理。

开展优质稻新品种培育联合攻关。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要积极开展优质稻米品质形成机理、优质稻育种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养分高效利用的绿色优质水稻新品种。推进优质稻商业化育种进程,开展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加快优质稻良种推广应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培育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质特色水稻品种10个,其中国标二级以上的中高端优质稻品种6个,到“十四五”末,力争贵州省自育优质稻品种市场占有率达30%。

启动水稻生物育种研究。开展贵州生物育种研究,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开展水稻育种研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

确保贵州水稻生产用种安全。开展适应贵州山区的杂交水稻制(繁)种技术研究,主要开展贵州省三系、两系高档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核心亲本繁殖技术研究;贵州省三系、两系高档优质杂交水稻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机械化制种集成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质量控制技术。

做好贵州特异优质稻升级改造。产学研结合,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粒香、香禾糯和锡利贡米进行品质的提纯复壮及抗性和香味的改良,以提升贵州省高端优质大米在全国的独特优势;挖掘、整理、宣传贵州省特有的山区稻作文化,以品牌品质为窗口,讲好贵州稻米故事,提升稻米品牌的内涵,实现稻米品牌品质和稻作文化的融合,把贵州省的优质稻米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使优质稻米成为贵州省另一张名片。

加强省农科院与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岑巩县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助推岑巩县由制种大县向制种强县发展,同时,实现新品种与生产市场的有机衔接。

做好“绿色稻+”研究。提高对稻渔综合种养的认识,充分利用好稻田综合功能,以稻为核心,走“绿色稻+”融合发展之路。既要做好稻作内部技术集成应用,又要做好稻作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适宜“稻虾”“稻+鱼”等种养模式的专用优质稻品种。运用稻渔(禽)共生、稻经轮作和绿色高效技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融合、耗地与养地的结合,节约肥料、农药、劳力,提升产量与品质,大幅提高稻田效益。

开展功能性水稻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富锌、硒、铁和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专用稻米品种的培育。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2022-06-1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0678.html 1 全力提升水稻科研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