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倩
5月,湄潭县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单位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宣传月活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作进一步宣传讲解。
同时,全县组织司法、民政、法院、检察院、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寨、进联户、进家庭“七进”开展宣讲活动,重点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几方面全面进行宣讲。
“红城”有爱,护童成长。近年来,遵义市始终把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全面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水平。
遵义市民政局通过政策支持、精准认定、动态管理、监护指导、关爱保障“五个强化”措施全力抓细抓实四类特殊儿童群体关爱保障,通过入户调查核实、信息比对,精准认定四类特殊儿童群体,做到“认定一个,录入一个”。今年以来,孤儿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新纳入保障74人,及时退保20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新纳入保障109人;全市集中养育孤儿10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7人;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412.31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702万元。
去年3月起,遵义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着力加强阵地建设,提升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服务能力——
严格落实24小时服务接待制,畅通24小时求助热线;
开展“社工护苗”活动,对受助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开展心理疏导、情绪宣泄、沙盘治疗等方式;
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介入未成年人服务对象,开展个案管理服务,探索实施“护童课堂”未成年人关爱救助管理模式;
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范围,积极与遵义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接,高标准、规范化的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打造“红城‘童’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品牌活动,实施“守护花开”未成年人防性侵安全教育试点项目,推动“双社”特色活动项目试点,在遵义四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护蕾行动计划”项目试点,丰富“双社”项目活动内容,有效帮助13923名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承担起针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的临时监护职责,进一步支持、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遵义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由省民政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