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今年62岁的郑和琴老人是紫云自治县知名面塑技艺手艺人。按郑和琴的话来说,“现在会做面塑的人越来越少,这是门难得的手艺。”
她这门珍贵的手艺,是从母亲那里传承来的。郑和琴的母亲吴永珍制作面塑近30年,郑和琴在工作之余,会抽出时间陪母亲一起制作面塑。
5年前,母亲去世,郑和琴接过了母亲的手艺。
在郑和琴家,她使用2斤面粉,加入适量清水,对面粉进行塑形。经过快速捏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羊、荷花、寿桃、鱼、苹果等造型出现。“小羊跪乳、莲花出水、如鱼得水、平平安安”,每个造型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捏制完成后,将成形的面塑送入锅中,20分钟蒸熟,以花椒籽作眼,以薄荷叶作装饰,再使用食用色素上色。经系列工序的面塑更加生动可爱。
如今,在紫云,这种面塑已脱离食用范畴,而成为当地民俗活动中特殊的文化符号。郑和琴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把这份“指尖上的美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