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科普及导向

■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

社科普及工作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5月17日正式实施的《贵州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繁荣发展贵州社会科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社会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把握政治方向,用科学理论培根铸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科普及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社科普及工作意识形态属性强,需要始终强调政治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条例》明确规定:“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统筹协调、资源共享、鼓励创新的原则。”社科普及工作要更好地承担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使命,不断厚植精神家园,引导广大群众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守正创新,加强社科普及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承人类文明,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就要着力创新话语体系,善于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鲜活的语言、更有感染力的表述来传播。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论文写在黔中大地上。要积极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用“群众语言”讲出“百姓味道”,要把社科普及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阐述理论、解读政策,推动社科知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通俗。要注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社科普及既有现实意义又能打动群众,使社科知识真正为群众所学习、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产生“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社会效应。

运用互联网+科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新科普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条例》规定,要通过应用软件、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互联网、新媒体等形式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随着智慧社会的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媒介形态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信息传播渠道、形式、速度不断革新,要求社科普及工作必须适应传播方式新变革,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在普及工作中融入新技术、运用新手段、探索新模式。一方面,要巩固提升传统的社科普及传播手段,运用好“社科理论进基层”“社科宣传普及周”“三下乡”等载体;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拓展社科普及传播手段,注重“互联网+科普”,运用“新科普”微视频、微课堂,网络成果展示、网上基地展馆,“新科普”社科专家库、社团之家、志愿者之家,“新科普”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新的载体平台,不断增强社科普及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传播力、影响力。

创建人文社科示范基地,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实践证明,科普基地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抓手,是推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深入基层,实现社会化、大众化和常态化的重要载体。要规范提质“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做到有机构、有规划、有方案、有活动、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基础、有氛围、有实效,明确具体量化的任务指标和切实有效的考核评估措施,有效督促基地开展好各类活动,切实解决只建不管、挂牌了事的问题。坚持落实定期检查、动态评估、优胜劣汰制度,把检查评估结果作为认证挂牌、撤销摘牌、经费资助的重要依据,确保基地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发挥好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树立社科普及品牌意识,增强科普宣传影响力。聚力打造叫得响的社科普及“龙头品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兴品牌,逐步构建一个覆盖面广、门类较多、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社科普及品牌体系。重点对“黔灵百姓讲坛”提质规范,从内容和形式上精心打磨,使之成为有影响力的群众喜爱的公益性社科大讲堂。持续提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智库建设与绿色发展”分论坛影响,深入研究和交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在强基固本中锻造过硬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成效,归根结底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高素质社科普及人才队伍。要注重选拔、培养和储备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建立社会科学普及人才库,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科学普及队伍。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业设立社会科学普及岗位。要建立社会科学普及指导员制度,遴选、聘任社会科学普及指导员,有效指导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各级社会科学普及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成员单位作用,切实保障社科普及工作经费,努力形成大科普格局,不断提升全民人文社科素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执笔:张秋涛)

--> 2022-05-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8084.html 1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科普及导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