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章杰
走进剑河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幸福社区的一处地下车库,这里没有昏暗的通道,也没有拥挤的汽车,有的只是灯火通明的扶贫车间和分工有序的车间工人。
在车间内,60余名工人分别在各自的操作台前认真编织着藤席,每人腰间都捆着一把竹条,随着他们将一根细长的竹条串入藤席网格,一串一拉之间,一张藤席便逐渐成形。
“学得很快嘛,比我当初去广东学要快多了哦。”车间里,剑南尚亿编藤工艺厂负责人吴远英对刚来此工作的易地扶贫搬迁居民王春兰说。
据悉,剑河县幸福社区作为该县4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之一,因拥有较高的地势,在建设之初便在各居民楼之下规划了大量地下车库,满足居民的日常停车需求。
但因社区购车居民较少,部分车库常处于闲置状态。为着力解决易搬社区群众就业问题,剑河县幸福社区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因地制宜将社区闲置车库作为扶贫车间重新利用,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企业入驻开办工厂。
“车库都是免费提供的,为的就是让我们社区的居民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万胜军说。
免租金、宽场地、多工人,各项优质条件汇集于此,幸福社区的地下车库便成为企业眼里的“香饽饽”,而吴远英便是来此办厂的老板之一。
“我们车间的工人绝大部分都是因家里有亲人需要照顾,无法外出的女性,我也是经历过困难的人,明白生活的苦楚。所以也希望她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让她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吴远英说。
自2021年12月车间投入生产后,吴远英每月都要反复为新来的工人进行指导,少则几十次,多则上百次。但对于她来说,能够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再多的指导也愿意。
“托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刚过完年就过来的,感觉学起来也很简单,慢慢就上手了。”今年58岁的车间工人王长兰说,因自己年纪大了,家中还有小孩要照顾,无法出远门务工,便来到车间工作,每月近3000元的收入,让她的生活也更加舒心。
在幸福社区,像这样的地下扶贫车间还有7个。“除编织厂、手套厂外,我们还有五金厂、鞋厂、制衣厂等等,共计可满足三四百人的就业需求。”幸福社区党支部书记万胜军表示,随着企业的纷纷入驻,社区居民也有了多种多样的就业选择。
“我腿脚不好,社区就推荐我来手套厂上班,不用站着,工作简单,还给我们提供伙食,很满足了。”在社区手套生产车间工作居民杨泽奎对笔者说。
幸福社区扶贫车间的百花齐放仅仅是剑河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后续工作的推进,下步该县还将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优质的就业渠道,让居民进一步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