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流水潺潺。春日暖阳下的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显得别具风情,置身其间,如入画中。
望乡客栈老板石爱英正用刚采摘的新鲜时蔬招待客人。她说:“尽管疫情影响,但这里民族文化浓厚,吃的也都是天然绿色食品,常常有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
2015年,瞄准家乡的绿水青山及国家好政策,石爱英与丈夫用在外打工多年积攒的积蓄,在家乡经营起了客栈及农家乐,由于炒得一手好菜、热情好客、服务周到和善于经营等,她家的客栈不仅成为研学基地,更成了游客来到大利侗寨的首要打卡点。
保护开发,古老村落又逢春。大利村加大传统村落和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打造别具特色的研学游、乡村游等,让镶嵌在深山里500余年历史的古老村落焕发新生,更让当地村民的生活如花一般灿烂。
“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除了自己勤劳,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引导啊!”如今,前来大利侗寨游玩的游客日益增多,石爱英的生意也越发兴隆,她感恩道谢。
业态美,村庄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黔东南,像大利侗寨这样以原生态为特色、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村落数不胜数,这些村落因地制宜、由点带面、连点成线,精心打造独具特色,串联形成一道道美丽风景,不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安放乡愁、寻找农趣。
为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黔东南建立以村落概括、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村志族谱等为引导建设,集权威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传统村落文化禀赋、自然生态、人文风貌,更为民族文化旅游蓄力、为乡村振兴赋能。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州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要以最严格措施保护传统村落,传承民族文化。”黔东南州有关负责人在调研传统村落时曾指出,要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观赏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传统村落价值转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振兴,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此番论述,不仅激活了乡村振兴活力,还释放了融合发展之效,更为黔东南州下一步传统村落传承、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作为全国1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之一,黔东南州汇智聚力,开创传统新路径,深挖传统村落文化内涵,不仅成功举办三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以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暨中国传统村落研讨会,还为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奉献了智慧成果。
在共建共享中保护传承,让传统村落重焕生机,守住文明之根、乡愁之所,更激活了民族文化旅游一池春水,开启了海纳百川、活力迸发的开放包容之门。
目前,黔东南州有中国传统村落40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6个、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10个;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全州共投入3亿元用于黄岗、大利、堂安、大歹等30个重点传统村落的建设,全州正积极以传统村落塑造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渐入佳境。
如今,在黔东南,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灵山秀水恣意流淌,还有人文之韵持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