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处乌蒙山区腹地,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三不”地区如何破解贫困难题?
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30多年来,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携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试验区建设,落实“多党合作、同心共建”的特色实践,向毕节输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让毕节儿女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踏着春日的暖风,一路闻着松柏的清香,再次走进赫章县海雀村,目之所及均是林海,蓝天白云下,青砖碧瓦的特色民居掩映在山间。当年破败腐朽的海雀已不复存在。在多党合作的帮扶下,该村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建立毕节市委党校海雀现场教学基地,将干部教育、旅游开发、民宿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等结合在一起,走上了“农文旅教”相融的发展新路。
守住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毕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使生态文明的绿色指数不断催生和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乡村发展,“合”字是关键。如何利用好“民主党派帮扶+东西部协作”的优势资源助力地方发展是毕节市乡村振兴的关键。
七星关区朱昌镇是毕节市探索发展“民主党派帮扶+东西部协作”新模式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你看,点进乡村振兴数字综合治理平台后,里面就有组织架构、数字党建、综合治理、网格管理、监控管理、人口管理等近10个功能板块。”在朱昌镇螺蛳村“数字小院”软件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赵峰逐项介绍“数字小院”功能。
为加快朱昌镇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乡村振兴样板,该市依托致公党中央统一战线帮扶行动与广州市天河区东西部协作机制,在朱昌镇螺蛳村及双堰社区打造“数字小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了科技元素。
在朱昌小学科学普及教室里,学生们好奇地张望着眼前的科普教学器材。
“同学们,这是悬空水柱,遵义湄潭的悬空大茶壶利用的就是和这个同样的原理。”教室里气氛热烈,老师和学生互动不断。
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帮扶+东西部协作”新模式的优势教育力量,朱昌小学在致公党南京市委员会的帮助下与南京市考棚小学结成帮扶学校;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帮助下与天河区奥体东小学结成帮扶学校。
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和致公党优势互补,合力探索“数字乡村人才”+“医生、教师、干部、农技人员”的“1+4”人才培养机制,累计培训各类人才1400人次。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到毕节5个帮扶县(全国工商联帮扶织金县、招商局集团帮扶威宁自治县、中央统战部和台盟中央帮扶赫章县、民革中央帮扶纳雍县、农工党帮扶大方县)调研共计76次812人,选派干部到帮扶县挂职14人。投入帮扶资金9753.99万元,实施项目362个,培训各类人才24660人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毕节市将持续按照“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的战略定位,聚焦打造贵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毕节核心区目标任务,结合毕节市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向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