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聚焦“美”字 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中如何留住人才、留下乡愁?

近年来,毕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选择了一批主体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自然村庄,开展省级和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让群众留得住乡愁,看得到未来。

近日,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赫章县哲庄镇还山村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抢工期、赶进度,忙生产、保安全,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收尾。

“目前我们工程已到收尾阶段。”项目施工负责人杨欢说,还山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由14个单体工程组成,为加快项目建设,拓宽当地群众就业渠道,后续将组织更多村民加入项目建设。

据了解,该村依托红军长征战斗遗址遗迹,按照“多规合一、统筹资源、整合资金”的原则,深入推进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目前建设总投资1444.7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有了产业才有人气。

“还山村村支两委紧扣产业振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玫瑰花、天麻、茶叶等1000余亩,解决劳动力就业150余人。”还山村党支部书记许忠旭说。

农业,是留住乡愁的文化依归。农村,是留住乡愁的有形载体。还山村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建设美丽乡村,同时积极引进多项种植产业作为红色美丽村庄配套项目,既发展了产业又扮靓了乡村。

4月,乌江两岸郁郁葱葱,万物尽显生机,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码头,等待乘船观光的游客排起了长龙。

赵群是化屋村村民,2021年,化屋村旅游火爆以后,她凭借流利的普通话和出众的才能成了化屋村的一名导游。

“生活有了奔头后,大多数外出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回到家乡发展。”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说,一年来,化屋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取得了累累硕果:新修旅游公路建成通车;累计接待游客近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被纳入“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建成标准化黄粑加工厂,日产量达1000公斤;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底的1.15万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1.93万元。

--> 2022-04-2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5689.html 1 聚焦“美”字 促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