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工矿型”村居】 观音山社区:“三线”矿区换新颜

位于水城区尖山街道的观音山社区,因铁矿而兴,因“三线”建设而荣耀,高峰时期,有3万多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李家寨组甚至有着“小上海”之称。

展开历史的时间轴,1965年,鞍钢1000多人的“三线”援建队伍陆续进驻观音山矿,开始矿区前期勘探建设。10年后,铁矿石源源不断运出观音山,投入新建不久的水钢炼钢炉。2015年,在掘出1900万吨铁矿后,资源不可避免走向枯竭。昔日热闹的矿区,只剩下8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

忆往昔,“三线”建设者,在这片不毛之地开矿生活。拔地而起的砖瓦楼房、工矿小区以其巍然屹立的姿态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沧桑岁月,带走“三线”建设者的青春年华,也刻印在社区的建筑之上。伴随着历史前行的脚步,社区里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厂矿小区落后于发展步伐,设施老、环境差等问题普遍。

“路面坑洼,路灯损坏,整体环境不尽如人意。”70多岁的老住户严万学说,作为矿区的老人,自己在观音山社区居住了小半辈子,见证了观音山的辉煌和没落,退休后苦于小区设施落后,为了生活便利,年事已高的他选择回到老家毕节织金县居住。

虽然离开了观音山社区,但这里作为严万学的第二故乡,他始终关注着观音山的一草一木。

2021年6月,冷清了许久的观音山再次热闹起来。“观音山社区要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消息传到了严万学的耳边。同年7月,观音山社区开始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辖区内162栋4034户房屋以及道路、广场、排水管网、路灯、绿化、监控系统等进行改造。

考虑到观音山矿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改造过程中,施工方充分挖掘“三线”文化,彰显“三线”精神,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力保留老旧房屋的外观、立面。同时充分利用老旧房屋的旧砖瓦、老物件,将曾经的“三线”记忆尽可能地保留下来。

“去年,借助老旧小区改造和‘工矿型’村居建设的契机,我们结合辖区‘三线’文化底蕴丰富的优势,对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居民房屋的室内外等进行了改造提升,建设了休闲文化广场,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观音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永鹏介绍。

通过改造,观音山社区发生了显著变化。目之所及,房屋外表变得干净漂亮,各小区内还增加了绿化带、健身器材、垃圾箱等,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今年2月,短暂离开观音山的严万学也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基础设施好了不说,环境也优美,居住更方便。”

如今,走进观音山社区,你能在这里感受到历史与未来的交集,“旧时光”与“新容颜”的相汇。

“接下来,我们还将盘活社区‘三线’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三线’文化体验园,让观音山被更多的人看到。”吴永鹏说,对于未来,观音山已找到方向。

--> 2022-04-2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5492.html 1 【“工矿型”村居】 观音山社区:“三线”矿区换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