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葛永智 梁瀚泽
依托自身生态和资源禀赋,近年来,铜仁市在乡村产业、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不断发力,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等主要工作的同时,通过高质量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行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深入推进实施“三变”改革等措施,全力建好富裕农村、宜居农村、智慧农村、活力农村“四个农村”,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美】
韩家村:从“黑白灰”变“富美和”
4月22日,印江自治县沙子坡镇韩家村,火红的红枫种植基地里,李海松手持自拍杆,面对手机镜头向网友发出邀请:“走在韩家村,如在画中行。真诚欢迎大家来韩家村感受美、享受美……”
作为韩家村的驻村干部、村集体经济领创人,李海松经常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宣传展示韩家村。
“十多年前,村民都不敢把客人往家里请。”李海松说,“那时村里到处是‘脏乱差黑臭’的景象,不仅群众生活苦,而且居住环境差,都怕客人看笑话。”
生活苦、环境差,归根结底是因生态恶化所致。由于长期过度砍伐,山上没有树,到处是光秃秃的一片。
李海松用“黑白灰”形象地总结过去的韩家村:那时主要以草木为燃料,家家房屋里都被烟熏得黑油油的,人人头上身上都灰蒙蒙的,而且由于海拔高,村寨经常笼罩着白茫茫的大雾,真的是“走出黑屋子,带着一身灰,眼前一片白。”
改变“黑白灰”,要先让生态美起来。2017年,韩家村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将苗木代种作为全村的长效支柱产业。全村200余亩荒坡荒地种上了海棠、红枫、桂花等观赏树种,同时还发展生态茶叶、黄精、生态养殖等产业。
“种下去是产业,长出来是风景,卖出去是金银。”李海松自信地说,“风景得看了,钱也得赚了,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9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
同时,该村大力推动乡村美化、绿化、亮化、产业景观化等,让村庄建设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描绘出一幅“村中有景、景中是村,人在村中走、宛若画中游”的美丽新画卷,昔日“黑白灰”真正变成“富美和”。
韩家村还紧扣“四改一化一维”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并推行全民积分制管理,引导村民爱护生活环境,实现垃圾入桶,污水入池,臭气不存,蚊蝇消失。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持续巩固党员标准管控体系和全民积分制管理成果,建强基层堡垒,凝聚各方力量,真正让韩家村因美而富、因美而乐、因美而兴。”李海松说。
【生产美】
瓮阳村:一季赏花四季采果
暮春的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微风轻轻吹过瓮阳村千亩黄桃林,家住桃林中的村民杨宗开起了个大早,在房前屋后来回转悠,不时清理一两棵挂着密集幼果的黄桃树。
“果实大小均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杨宗开高兴地说,过去做梦也想不到,村里会变成“一季赏花,四季采果”的美丽村庄。
瓮阳村位于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距离县城8公里,整个村子被群山环抱,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村前缓缓流过。村党支部书记姚沅昌感慨,以前这些山却让村民吃尽了“苦头”。
由于历史、自然等条件限制,瓮阳村发展很慢,曾是“二类贫困村”。“传统农业种植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找活计去了。”杨宗开说。
2016年,玉屏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在县内大力推广黄桃等精品水果种植,发挥山地资源优势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不能‘等靠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好政策,就要使劲往前冲。”当时是瓮阳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姚沅昌抓住县里产业发展机遇,号召大家流转土地,成立村集体合作社规模种植黄桃。
“村里以前也有种零散桃树的,但黄桃可以作为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吗?”“种粮食还可以糊口,果树可不一定赚钱。”群众一句句反对的话语让推行黄桃规模种植没有那么顺利。
“只种粮食难以振兴家乡,要融入全县发展格局,才是长久之计。咱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忘了子孙后代的未来。”姚沅昌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劝说,阐明利弊。
2017年短短两个月,姚沅昌召集村民开了6次村民代表大会,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并邀请黄桃种植大户分析产出和收入。村民顾虑打消后,村里1000亩黄桃种植得以顺利实施。
有了产业基础,瓮阳村的年轻人慢慢回流。很快,村里的油桃、蟠桃、樱桃、冬桃等产业一一崛起。果树成林,幢幢洋房掩映其中,围绕“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瓮阳村打造“一季赏花,四季采果”田园综合体的村庄定位提上日程。
“产业发展了,大家都获益。”种了大半辈子土地的杨宗开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6亩土地,每年到合作社务工还收入1万多元。
如今,瓮阳村以黄桃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同时还因地制宜发展了草莓采摘、休闲垂钓、生态农庄等农旅融合项目。去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
【生活美】
七三村:好一曲田园交响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暮春三月,走进沿河自治县晓景乡七三村,白墙灰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间,几只燕子掠过潺潺流淌的河面,春风吹拂,水波兴起,好一幅乡村美景。
七三村周边有七座山峰,三大块良田好土,取名七三坝,后改为七三村。
“记者同志,你来早了哦,要是夏天来,保证你舍不得离开。”七三村党支部书记陈洪伟说。
一幅照片里记者看到了盛夏的七三村:满池荷叶重重叠叠,荷花亭亭玉立迎风摇曳,鱼儿在水中嬉戏。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和游人站满了荷塘周边一条条蜿蜒的田埂。
驻村干部王聪说:“每到夏天,我们村特别热闹,画家的笔触,摄影家的镜头,美食家的味蕾,游客的‘打卡’,产业的蓬勃发展完美的叠加,构成一曲田园交响乐。”
“泥巴路变成了硬化路,以前‘晴天土、雨天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村民冉启英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安逸。”
除了让环境变美,七三村还发动农户在山上种植中药材70亩,其中种植金银花50亩、黄精20亩,预计产值40余万元;种植辣椒60亩,产值17万元;种植优质烤烟185亩,产值77.7万元;在山下发展莲藕、养鱼产业50亩,产值20万元……
与此同时,七三村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实施室内外及房前屋后硬化,建设农民文化综合广场、设施完备的村卫生室、功能齐全的村级文化活动室。
2021年8月,七三村被贵州省列为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我们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优势,结合村里的荷花池、碉楼、土家族狮子舞、花灯等特色,把握发展趋势,落实规划要求,把七三村打造成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特色田园乡村,实现农旅一体化发展,让乡亲们致富增收,生活更上一层楼。”七三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