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走出象牙塔 入山养生猪

本报讯(麻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仕燕)4月24日,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在贵州三珍牧业有限公司操作间里,工人们正在对刚宰杀的黑毛猪进行分类、称重、装袋,一袋袋精装好的黑毛猪肉即将发货。

“这批货是15头黑毛猪的量,发往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公司负责人杨光珍说。

2018年6月,“90后”大学生杨光珍毕业了,学临床护理的她本可以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但她不甘于现状,毅然走上返乡创业路。

“生活好了,大家对吃的标准不断提高。比如肉食,从质感到口感,都讲究起来。我们家乡的黑毛猪那么好,不如回家把产业搞起来,既能走向市场,更能造福乡里。”

说干就干。2019年,杨光珍和9位有共同志向的“同学”一道,在黄泥村租下100亩土地,创办了贵州三珍牧业有限公司和贵州三珍牧业有机农场。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起步阶段公司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加上经验不足,各种难题接踵而来。

“刚开始创业,一没钱二没背景,别人不太信任我们,弄得高不成低不就。”杨光珍说。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压力杨光珍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信念,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出利用种植牧草、野生苎麻等制作青饲料喂养黑毛猪,同时利用猪粪种植果蔬和牧草的生态循环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态环保喂养出的黑毛猪肉质鲜美,很快获得市场认可。杨光珍和她的三珍牧业稳住了。

如今,三珍牧业在杨光珍的带领下,年出栏猪已从最初的100头扩大到1000头,年产值达200万元,还带动当地40余人就业。

“生态养殖基地离家近,在这里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大家都做得很高兴。”黄泥村村民刘家碧很早就在杨光珍的农场工作,几年下来,种草、养猪,已是一把好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努力,三珍牧业在2021年荣获“黔东南州乡村振兴巾帼基地”称号。

“公司下一步计划还是以养殖高端的黑毛猪为主,逐步扩大规模,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杨光珍说,公司还计划做一个农产品技术交流中心,把本地的农业技术人员聚拢起来,为家乡的农业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 2022-04-2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4788.html 1 走出象牙塔 入山养生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