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赫章县特色村寨产业兴旺人“发达”,村民说——

“我想用彝家的美酒迎接四海的朋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

暮春时节,青山绿水环抱中的赫章县雉街乡发达村,彝族风格民居错落其间,团团翠竹随风摇曳,田野里村民吆喝着黄牛,俨然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

山川秀丽的发达村如何“发达”?如何靠产业、人才、民族文化蹚出一条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振兴路,记者来到赫章县最南端一探究竟。

产业:发展红利惠群众

发达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蔬菜辣椒等“短平快”产业。种植大户杨映杰多年和蔬菜打交道,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优势,在此流转土地种植莲花白等蔬菜。

“这里光照好温差大,种出来的蔬菜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杨映杰说,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从种植到采收都需要大量用工。今年他准备继续在发达村种植200亩蔬菜,这名43岁的彝家汉子通过打造蔬菜基地,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达村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优势,流转土地种植300亩蔬菜、250亩魔芋,实现农业产业遍地开花。

农业种植如火如荼,养殖业也致富一方。新田组村民王景先夫妻俩养殖了20余头生猪、10余头牛,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像王景先一样的养殖大户在发达村有20余户,赶着黄牛奔小康的群众不胜枚举。

谈及产业发展,党支部书记陈似海思路清晰:“既要依托种植能人发展产业,也要靠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这里优良的气候条件种植高产马铃薯,让群众享受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人才:年轻干部干劲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发达村第一书记冯顺志今年32岁,是赫章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2021年10月来到发达村。

农村长大的冯顺志一到发达村就挨家挨户走访,“上一任第一书记孙琪相在2020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我来接班就要投入百分百的力气,让发达村越来越好。”

28岁的陈似海是发达村的年轻干部。2017年,从贵州警察学院毕业后回到发达村,一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2021年,发达村“两委”换届,陈似海不仅担任党支部书记还任职村委会主任,担起了带领全村发展的担子。

身为一名大学毕业生,陈似海充满干劲。“433省道修好后,我们发达村连接水城区和珠市乡大韭菜坪,交通将更加便利,我们将利用‘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牌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文化:特色民居“颜值”高

发达村总人口2324人,其中彝族占比达68%,民族文化风情浓郁。

漫步其中,平坦的水泥路连接每家每户,古色古香的彝族风格民居鳞次栉比,青瓦红墙的建筑风格特点鲜明,院墙上的彝族特色壁画鲜艳亮丽。

为进一步保护古老独特的建筑风貌,有效传承民族文化、彰显地域特色,雉街乡在发达村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民居修缮加固项目,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文化之魂。

“党的政策好。经过改造,我家原来的老木房变得很有彝族文化的特色,师傅们还给家里的院子进行了绿化改造,环境很好。”发达村76岁的老人陈朝寿脸上写满了骄傲,“这些古老的建筑是发达村历史的见证者,承载了我们彝族的文化积淀。”

雉街乡13户民居经过几个月的项目建设,“颜值”大大提升。“项目实施不仅有力提升乡村风貌,也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预计每年可助农增收80万元。”冯顺志说。

陈朝寿的儿子儿媳在县城工作,常常把他接到县城生活,但他更愿意住在老家。“以后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我想把家里打造成民宿,用彝家的美酒迎接四海的朋友。”

--> 2022-04-25 赫章县特色村寨产业兴旺人“发达”,村民说——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4784.html 1 “我想用彝家的美酒迎接四海的朋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