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破茧成蝶求嬗变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毓钊

四月的贵州,欣欣向荣。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贵阳开幕,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代表们的声音与贵州发展的脉动呼应,奏响奋进贵州强音。

全力主攻“四化”,高质量发展“增动力”

4月23日,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一期15万吨项目在福泉试产成功,以重大项目建设投产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献礼。

福泉,有“亚洲磷都”之称。4月11日,《福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在新能源材料方面,围绕“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重点发展磷系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配套发展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产业。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福泉市委书记、黔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桂林表示,将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奋力在全省工业大突破中走前列、做表率、作贡献。

围绕“四新”主目标,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长期抓好落实。

今年是贵州磷化集团的“工业倍增行动重点项目大会战年”。开春以来,集团在新能源材料、磷化工、煤化工等8个方面的30多个重点项目全力以赴抢工期抓进度。一季度,企业工业产值、收入、利润、税费等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贵州磷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表示,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政策机遇,继续在磷化工和新能源材料的“双赛道”上深耕,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助推我省磷化工产业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

聚焦“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15.49亿元,按不变价核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11.1%和4%。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开局平稳、结构趋优、质效提升的态势,实现了“开门稳”。

推进改革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添活力”

春到贵州,绿了青山,红了樱桃。

黔西市,今年的春天格外美丽,绿水青山的“含金量”比往年更足。

2月15日,我省首张林业碳票在这里发行。这张林业碳票覆盖3.3万余亩森林,核定碳减排量13.573万吨,预计可实现碳交易价值305万元左右。

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森林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身份证”。碳票可以拿到碳汇市场上交易变现,也可以质押获取银行授信贷款,极大地拓宽了森林的生态价值实现渠道。

这是我省借鉴福建三明林改进行的创新探索,核心就是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通过改革,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森林的生态价值愈发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人们植绿护绿的意识愈发强烈。

“随着我国朝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林业碳汇的前景十分广阔。”毕节市林业局副局长糜小林说。

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创新,正是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深化改革是闯新路的首要选择和根本动力,扩大开放是闯新路的战略突破口,创新发展是闯新路的战略支撑。

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通过改革破解束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释放发展活力;将坚定不移全方位扩大开放,尽快补齐开放短板,推动我省从开放“洼地”成为“新高地”;将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上奋起直追,更好实现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

办好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聚民力”

不久前,在凯里市白午街道举行的春季就业专场招聘会上,613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王仁才是其中的一个。招工的企业很多,他选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办完手续后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王仁才高兴地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当地把就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点工作,推动举办春季就业专场招聘会,很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人民生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3月8日起,《贵州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正式施行。我省广大女职工纷纷表示,规定对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实现优生优育、维护家庭和谐、缓解生育率下降等具有重大意义,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月,省卫健委印发通知,2022年内为全省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一次。作为2022年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这项工作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做完体检,70多岁的兴义市敬南镇拢岸村村民肖本云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

近日,省政府又印发《贵州省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部署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和城镇居民增收行动,计划2022至2024年,我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我省用心用情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增强,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民心民力。

勇于担当作为,高质量发展“强主力”

谷雨节气,农事渐忙。

抢抓到贵阳参会前的宝贵时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六枝特区月亮河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韦仕龙带领村民们抓紧水稻育秧。今年,他特别关注粮食生产,一直思考如何投入更多农机设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今年,我省要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4156.4万亩,产量只增不减。

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于紧要处显担当。我省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领办示范机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以县为单位制定粮食生产方案,逐级建立粮食生产台账,把任务分解到地区、季节和品种,把面积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乡村、到田间地块。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压紧压实责任,抢农时、抓田管,保面积、保产量,全力以赴抓粮食生产。全省各级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开设田间课堂,现场传农技、破难题,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我们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行评先选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三优先’,激发农技人员创业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集智说。

目前,全省玉米和大豆播种、水稻育秧任务已基本完成。

--> 2022-04-25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4751.html 1 破茧成蝶求嬗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