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琳
老家在四川一座偏远的山村,童年都不曾见过县城的模样。12岁那年,父亲圆了我外出的梦,把家人带到贵州西部这座小城。
那时还不知何为高铁,来时的路颇费周折。踏上钟山那刻,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下,当时就告诫自己:以后就待在小城,哪儿也不去。
30多年过去,除了在省城读书那几年,余下的人生我都和小城相濡以沫,钟山小城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犹记得第一次抵达钟山时的情景: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火车滑进六盘水站。透过车窗,我终于看到父亲务工多年的这座小城。邻座告诉我们,“钟山”之名源于小城东西两座像钟一样匐于地面的山峰。人民路是小城当时仅有的一条公路。只见它孤独地穿过城市,串起路两旁茂密的梧桐和房舍,其余地方几乎是空荡的田坝,并没有想象中城市的热闹与繁华。
再看今日钟山,天蓝水绿。凉都大道、钟山大道、内环快线、四通八达,人民路已然变成了后街。信步斯城,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整齐。城中花团锦簇、绿草幽幽,仿佛城在山间,山在画里。
初到钟山时,我的家坐落在麒麟山北面,模糊记得门牌是“人民中路198号”。父亲在此租了两间民房,房东阮叔叔是个热心肠的人,他10岁的女儿丽娟见来了同龄的我们,很是热忱。一次,她咬着我的耳根神秘地说:你知道对面那座山叫麒麟山吗?知道什么是麒麟吗?没等我回答,她自说自话:那是一种猛兽,样子很凶,眼睛瞪得像铜铃……她嘴巴张得大大的,声儿小小的,说得真像个秘密。那晚,我辗转难眠。
年岁渐长,我知道麒麟原来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灵兽。看来家对面那座令我生畏的山,原来是小城的福祉呀!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六盘水市中心的钟山还不能算真正的城市,除了黄土坡,许多地方都是城乡接合部。随着“平安钟山”“绿色钟山”的到来,小城像一位精心打扮的姑娘,面貌焕然一新。
婚后,我住到了麒麟山西面,目睹它变成了麒麟公园。我们的小家在五楼,可一览园中景致。穿过明亮的窗户,常听到山上鸟儿歌唱,一簇簇青葱的树木,随风送来溪水一样的清凉。
我与麒麟山很有缘,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刚教书那几年,我都没走远,一直生活在山的四周。高中那几年学校周围很荒凉,上下学都只有一条进村的小路,名荷泉路。小路尽头有一座酒厂,盛产“荷泉酒”。此酒有瓶装,有散酒,附近谁家结婚、庆生都来这里打酒。如今,这里修建了两条搬迁街,周围的拆迁户大都搬到这里。街的外围,有西南家具广场、永辉超市、报社、老百姓大药房、博爱医院等,工行、农行、信用社纷纷安家至此。
老城给我留下的记忆很深。古老的木房里,图书馆、百货商店、电影院、邮局,这些具有年代感的物事都还存在。城中的小吃摊,更是琳琅满目,凉粉、冰粉、辣鸡粉、烙锅洋芋、黄家汤圆,都是我的最爱。尤其是烙锅洋芋,已成为钟山的一张名片,烙锅一条街成为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最令我开心的是,六盘水开通了高铁,到四川老家最多5个小时就可到达,到省城贵阳只需1小时。现在的钟山,去哪儿都方便快捷,我也开始出去旅行,圆了儿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