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并进,我们有把金钥匙。中药材产业是富民产业、生态产业。”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石斛研究院院长黄明进介绍,近年来,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明进介绍,中药材生态种植在助力精准扶贫、促进碳中和、开启低碳循环、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截至2021年12月,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917.53万亩,约合61万公顷,年产值近300亿元。“按照1公顷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1-30吨、制造氧气8-23吨计算,61万公顷药用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660-1800万吨,制造氧气480-1380万吨。十年来,中药材生态种植促进碳中和预估已超过50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吸收上千万吨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带给农户的经济收入已超过千亿元。”
此外,中药材生态种植在协同石漠化治理中发挥显效作用。黄明进介绍,贵州省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贵州大学张明生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区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贵州高原石漠化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镇宁、关岭、花溪、开阳、兴义等地为试验区,对贵州重要药用植物种质进行了生理生态适应性及产量品质等关键指标筛选,初步建立了贵州药用植物资源优势与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有机融合的新型生态健康产业模式。
黄明进表示,在贵州省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持续支持下,贵州大学中药材(石斛)产业团队,一直致力于推进中药材绿色生态化循环种植,尤其是在林下中药材绿色生产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2000年以来,团队先后为贵州中药材野生变家种、GAP建设、中药现代化、大品种培育、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中药材生态绿色种植提质增效、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培养中药材生产方向本科生超过500人、研究生超过200人,向全省88个县(市、区)输送中药材产业人才。此外,为全省中药材绿色生态化种植技术培训累计超过10万人次。
依托这些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贵州大学中药材(石斛)产业团队将进一步着力推进贵州省中药材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再次抓住“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依据新国发2号文件中“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围绕“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将在林下中药材绿色生产与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利用药用植物生态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培育林草中药材新品种,建立仿野生种植、野生抚育等中药材绿色生态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重新中成药药品、食药同源产品、饲料添加剂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延伸中药材绿色生态产业链,助力贵州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