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芬 周清
黎平侗族大歌。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 戴斌
贵州高速公路沿途景观。 刘继灵 摄
开阳县猴耳天坑。 申子恒 摄
乌蒙大草原花海。肖本归 摄
天眼文旅论坛: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对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有何意义?
戴斌:贵州是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在我国旅游发展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贵州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得遇天时。
十年前,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贵州旅游环境全面优化。依托着山地风光、民族风情的自我定位,深入挖掘气候资源、科普资源等,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市场优势,贵州旅游迎来高速发展的十年。“十三五”期间,除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外,贵州接待省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
2021年6月7日,贵州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破题旅游产业化。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相关部署,贵州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产业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贵州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出台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为贵州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地,贵州旅游发展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在旅游产业化的号角声中水到渠成地向旅游业汇集。这些都将对贵州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盘活旅游资源等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进而助力贵州实现旅游产业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贵州旅游产业必将在国发〔2022〕2号文件的推动下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天眼文旅论坛:当前,贵州旅游存在人均消费低、旅游业态单一、旅游市场主体“小散弱”等问题,贵州该如何运用好国发〔2022〕2号文件中的相关政策解决文旅发展实际问题?
戴斌:旅游人均消费低、旅游业态单一、旅游市场主体“小散弱”等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视作互为因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通过旅游产业化来解决。产业化需要政府的规划和行政的推动,更需要消费市场的扩大、旅游资源和创新要素的市场化。
在国发〔2022〕2号文件中,贵州旅游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关政策支持。
如文件鼓励贵州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等,这将有利于贵州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文件明确提出“巩固提升贵州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加快主通道建设”“加大贵阳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快遵义新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口岸建设”等,这一系列措施将会更进一步优化贵州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利于贵州引客入黔。
“实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大项目”“支持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等,都将进一步丰富贵州旅游业态。
在运用国家战略指导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中,一定要加强市场研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要将思维方式从“我有什么”转变为“游客想要什么”。找准方向后,下功夫将好资源转化为好产品。
天眼文旅论坛:对于贵州旅游产业化,您有何建议?
戴斌:贵州旅游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有空间没项目,有项目没产品,有产品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以避暑旅游为例,夏季大量游客涌入贵州避暑,存在部分游客因供给不足,住宿条件有些局促。避暑旅游目的地的打造,需要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更是吃、住、行、游、购、娱的总和。
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中,贵州或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发挥“山地+”的资源优势,以入境市场提质带动国内旅游市场扩容。
贵州是欧洲、北美、东亚、东南亚游客入境访问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从统计数据上看,外国籍游客的数量远高于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贵州可以充分利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将入境市场作为主要着力点,并以此带动周边和国内游客到访。国际旅游发展经验表明,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增量,可以加速市场主体发育和产业化进程。贵州要提前做好市场推广、线路规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准备工作,为疫情之后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做准备。
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强化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不断扩大国内游客入黔的人次规模,持续提升国内游客在黔的消费水平。
当前,大众旅游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小康旅游的特征明显,旅游需求呈现出品质化、多样性的新特点。文旅融合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旅游演艺、特色小镇、夜间经济、文创商品、数字文旅等业态获得了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的山水实景演出,还是现在的沉浸式演出;无论是夜间旅游、还是非遗活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都已经从概念导入成功走向了商业实践,拓展了旅游产业化的成长空间。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将会更加明确,空间将更加广阔。
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成为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全新动能。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但是如何让大数据从抽象的概念和基础工程成为游客可以消费的产品,如何让数字化真正赋能旅游产业,客观地讲,我们还没有真正地破题。
多措并举,促进旅游市场主体发育、成长、壮大。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主要有国有资源驱动和国有资产集中、国际品牌导入、大集团战略进入和民营经济创新拉动等四种途径。
在国有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动国有旅游资产的专业化经营,相机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特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对于贵州来说,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推动国有、民营共进。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每个市(州)至少要引进一家全国涉旅百强企业”的目标。在引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强行推进各级各类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或许也会导致本土企业失去成长空间,创业团队也因为“大树底下不长草”而消散。要通过产业链条的延展,带动本土创业创新,促进大型旅游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小微型旅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密度经济的优势,把旅游价值链、产业链培育成旅游产业生态体系,以分散灵活的供给去满足碎片化和多样性的需求。
培育旅游产业新要素,拓展旅游产业发展新空间。
从迪士尼、环球影城、默林等全球性的主题公园品牌创新,以及方特、欢乐谷、长隆野生动物园、海昌海洋公园和银基、建业、融创等本土主题公园的创设来看,资本、技术和文创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旅游资源,成为旅游产业化的全新动能。这一现象已经广泛覆盖到室内萌宠乐园、主题酒店和分享住宿、旅行服务等商业形态,以及夜间旅游、休闲街区、度假区等大型商业空间的场景营造和内容创造。
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既要外地游客走进来,也要本地企业走出去。不少北京人因为五道口的黔稻道、德胜门的胡同四十四号、中关村的二贵、蓝色港湾的箩箩筐筐、回龙观的三江芦苇荡等特色门店的酸汤鱼,还有贵州大厦的红油米豆腐、中关村赶场子店的毕节包浆小豆腐、泉味道的带皮牛肉和丝娃娃而爱上黔菜,进而对贵州心向往之。这些有触感、可记忆的消费场景,比旅游宣传片、旅游推介更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