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部地区高校而言,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要在关键节点和国家的总体发展保持同步,同时要兼具中国特色和贵州需要,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的根本。
10年来,在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引领下,学校科技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迈上新台阶。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学校自然指数综合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7位,首次入围全国前200位,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同年获“何梁何利奖”。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高校办学水平,实现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贵州省教育厅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大省属本科高校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实现高校增容、提质、做大、进位的目标,其中对于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和实现交叉学科特色发展进行了强调。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聚焦新国发2号文件及贵州省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相关指示精神,一是增博扩硕,以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为契机,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持续推进“南山班”创新人才培养和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为特色,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稳步扩大研究生规模,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的供给侧需求。
二是筑巢引凤,实施“12345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即在“十四五”期间,拟培养100名临床名医、20名科技菁英、30名教学名师、40名医技名匠、50名管理先锋,旨在通过此计划,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后备人才,同时,同时拟在“十四五”期间投入2亿元专门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
三是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大力申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四化”,推进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