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霞
洛安江畔,溪水淙淙,山环水绕的新蒲新区喇叭镇,街上有栋小楼房,夫妻俩楼上生活、楼下开店,生活平静又安逸。
苟辉远和妻子开的小店,专卖鲜榨菜籽油。赶集的人都说,他家的菜油,隔老远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苟辉远回家冲个澡,换了一身衣服。小店里,他端起茶、轻轻抿了一口,将自己的故事徐徐道来。
苟辉远的老家在喇叭镇红岩村,早年间做生意搬到了镇上。“最开始就是拉肥料去卖,再收点菜籽赚差价。”
渐渐地,他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夫妻俩经营十多年的小店,店面不大不小,一眼可以望见屋里所有的摆设,地面打扫得很干净,墙面的斑驳见证着他们的勤劳。
一张长条桌、一台电子秤、一把舀瓢,墙边十来个铁皮桶,桶内装满了榨好的菜油。再往里走,榨油机安置在一角,还有大大小小的分装桶,从2.5公斤到15公斤不等。
“这次买多少?”刚好有客人上门,苟辉远熟稔地询问,说话的工夫也不耽误手上的动作。他打开油桶盖,将漏斗摁在桶上,拿起瓢一瓢又一瓢,边打油还边和客人拉拉家常。
虽然每个桶的容量都是固定的,但每次打完油,苟辉远还是要再上秤称一次。“都是老熟人了,可不能缺斤少两,坏了信誉。”苟辉远说。
这时,妻子也从屋内迎了出来,一起招呼客人。
开店这些年,镇上的榨油店由以前的独家经营变成了现在的多家竞争,但苟辉远凭着过硬的品质、良好的口碑,将消费者“锁定”在了自己店中。
做油坊生意,品质是关键。“炒菜籽一定要掌握好火候,不然榨出来的油会有煳味。”一边说着生意火爆的诀窍,苟辉远一边开启了榨油机。
他和妻子合力抬起一包菜籽倒进提升机,经过履带的菜籽被传送到高及屋顶的炒锅里。过了十多分钟,锅里便散发出一股菜油香。榨油机发出阵阵轰鸣声,冒着热气的菜油从油盘流出来,再通过离心机过滤,就有了制好的菜油,放置在铁皮桶中等待售卖。
“最开始需要人力将菜籽背上去倒进炒锅,榨出来的油杂质很多,自然沉淀最少需要一两周。”苟辉远感慨,现在有了机器真是省力多了。
李德敏是镇上居民,对鲜榨菜油情有独钟,正逢赶集来到街上,闻着香味就进店来了。他说:“鲜榨菜油很香,价格也不贵,吃面、炒菜、凉拌都是一绝。”
“现在的农村不比以前,生活方便、交通方便,空气又好,人这一辈子,图的就是这份舒心。”一个小店,每年大概有十多万元的收入,家里孩子也有工作了,夫妻俩也不想把生意扩大。苟辉远就想和妻子守着这个店,好好过生活。
未来,小店会不会有改变?苟辉远摆摆手说:“老顾客都习惯,怕换了地方客人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