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惠水:支部引领 致富路宽

杨 娟

“有空我就在村里采茶,每天可以赚200多元,既可以补贴家用,又不耽误家里农业生产。”眼下,正值惠水县各大中小茶叶基地采春茶的重要时节,为各地居家的老人、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机会。

惠水县结合本县特色和优势,坚持支部引领,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产业,让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在惠水县涟江街道排楼村,一台台生姜清洗机正不间断地作业,一箱箱清洗干净、打包完好的小黄姜不到一天时间就运送至省内各大商超和农产品市场。目前,排楼村有小黄姜、葡萄、樱桃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超过100万元,发放分红资金超过100万元。

3年前,排楼村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惠水县涟江街道排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将农民分散的、小作坊式的发展方式创新升级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双交叉、双任职。  

同时,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民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促群众就业路径,通过“五个一批”模式,解决搬迁群众“有收入、能致富”问题。搬迁6年来,社区户均就业2人以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万元。搬迁群众不仅“一步住进新房子”,而且“快步过上好日子”。

惠水县通过“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五个比一比”等示范引领工程,着力提升和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截至目前,共组建206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618名驻村干部到村帮扶,92家单位结对帮扶所有村(社区);全县基层党组织100%创建达标,“五星级”党支部创建率达93.7%,2个党支部获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0个党支部获全州“五星级”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

惠水县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带动作用,鼓励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通过积极申办扶贫车间、成立专业合作社等,让党员率先发展成为种植能手、养殖大户。通过党员“传帮带”机制,实现1名党员带动3至4名群众增收,目前全县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636人,党员占40.1%,共有3416名群众在该帮扶机制下实现稳定脱贫或就业。

随着该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三资”整合所释放的红利愈加凸显,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其中就有一批敢闯敢试的年轻党员。

2018年7月,吴立阳从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毕业,聘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两年后,他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乡筹集资金55万余元,流转本村土地40亩,建起50多个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培育售卖辣椒苗。

现在,在吴立阳的蔬菜基地,种植大棚内每天有工人务工,年支付务工工资近100万元,解决了当地一批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同时,他还热情的同身边党员、群众交流种植经验,为他们传授种植技巧,帮助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该县依靠县级党校培训教育主阵地,配套设立11个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党校,以党员集训班、“三会一课”“党课开讲啦”等载体为依托,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0余期,培训党员8000余人次。

尊重群众发展主体地位

该县聚焦“利益联结”,形成了以产业分红为主,土地流转、反租倒包、基地务工、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配套的联结方式,努力拓展群众增收路子。

全面落实优质水稻、花卉苗木、精品蔬菜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坝区样板,建成雅水镇白茶基地、好花红镇佛手瓜基地等千亩以上优质基地,产业利益联结2万多户8.2万余人。

在好花红镇九门村,每到“赶集日”,瓜果蔬菜、面条米粉、豆腐圆子等农产品和手工食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我们村的地理位置好,蔬菜不仅可以在村里卖、还可以在镇上卖,平时还直接供货到县里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九门村种植大户朱喜祥种植蔬菜已超过5个年头,不仅自家脱了贫,还培养两名大学生,一家人还住上了3层楼的小洋房。

以“培训+学习”为手段,该县整合专业技术力量,深入产业基地、合作社等开展培训及指导。同时,通过三级党员结对帮扶机制,一批批农民不断转化为拥有市场思维的“经济人”。

为做大农村经济体量,该县积极鼓励农民兴办经营实体,全县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余个,家庭农场25家、农村农家乐54家,1.6万户群众发展或参与发展特色小养殖、小加工、小庭院等“小微经济”。

--> 2022-04-0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52380.html 1 惠水:支部引领 致富路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