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
一年多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作出的“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贵州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发展步伐,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新征程,新起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建立省领导乡村振兴联系制度,到出台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再到启动实施“五大行动”,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脚步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新的一年,好风正劲。新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发展注入全新动力,迎来新机遇的同时,民生福祉正在不断提升,贵州上下鼓足了奋斗干劲,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
分类分级 谋划新路
如何在西部地区率先探索出一条富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贵州将“分类分级推进”作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系列重大部署的具体抓手。
分类——将全省除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以外的86个县(市、区)分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三类。
分级——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压实责任、协同推进、务求实效。
有谋有略,为开新局闯新路指引了方向。一年来,全省各地遵循这一新方向,在探索中固根本、谋发展。遵义聚焦重点帮扶,从产业就业、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确定10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六盘水对全市927个村(居)进行全面摸底分类,确定乡村振兴示范型235个、重点推进型443个、夯实基础型294个,抓实推进建设工作;黔南州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示范试点建设,完成投资2.92亿元……
与此同时,以“小切口”为突破点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在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年过半百的苏财力讲述着这一新变化:“从去年冬天以来,整个村寨焕然一新,政府补贴我1.6万元,我自掏腰包把家里的两层楼房翻新了,前不久儿子举办了婚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突出问题导向,将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倒逼一项项工作提升,是“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项目”为全省探路的思路。如今,首批50个省级试点、301个市级试点已进入实施阶段,一片片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正在打造成型。
特色引领 产业升级
春风催新叶,春雨润青苗。三月,在黔西市雨朵镇蒿枝村,大片大片的韭菜成熟待收。村民们蹲在田地间,手脚麻利地收割着一簇簇韭菜,经过精挑细选,再快速捆扎。在蒿枝村,韭菜种植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近年来韭菜种植不断发展壮大,往来商客也络绎不绝,贵阳、广州已成为当地韭菜的目标市场。
开新局,鼓起农民腰包是重点。在稳住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精彩纷呈。2021年,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共安排194项。省农业农村厅谋划储备农业现代化重大项目543项,总投资566亿元。一批批依托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纷纷崛起,农业产业“连二连三”,因地制宜、联农带农的产业将脱贫成果不断夯实。
顶层设计激活乡村产业花艳果丰。眼下,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辣椒、茶叶、猕猴桃等产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建设特色林业产业基地254.77万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774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700亿元,此外还创新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投放基金40.04亿元。
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引擎,农业龙头企业也迎来了新开局。2021年我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76家,其中产值超50亿元的有1家,超10亿元以上1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户数同比2020年增长23.2%,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同比2020年增长超过30%,8家龙头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随着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建立起紧密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强大动力。
“五大行动” 全面振兴
2021年10月,我省出台了《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全力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五大行动”,以“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变样”为目标,构建出贵州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成为我省“十四五”期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为有效落实,省委、省政府分管“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总牵头,分别成立五大专班,推动实施相应行动落地落实落细。为强化相关行动落地有效,全省实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体制,坚持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充分尊重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五大行动”启动以来,宜居宜业的乡村“内外兼修”,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方面都有所提升,也促进全省乡村振兴迎来了一个“有里有面”的开局。
“白天忙农活,晚上忙训练,打起锣心情就好,感觉精气神都足了。”在玉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杨克喜是村里鼟锣文化队伍的一员,他坦言小康不仅是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和文化追求。
在“五大行动”中,农民逐渐当起了主角,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农村乱搭乱建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移风易俗的文明乡风逐渐兴起,农村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在安顺市平坝区高寨巾帼金刺梨合作社负责人赵启菊看来:“‘五大行动’的实施,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农村宜居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踏上新征程,乡村振兴见人、见事、见成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