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及“创新发展苗绣产业”这个话题时,摄影师谷佳骏提出了“分层提取、矢量化”的建议。他认为,苗绣创新研发需要用纳米的眼光去“解剖”,那些被凸显出来的苗绣元素就是设计灵感的来源,它可以和生活用品相结合,可以在市政建设上有所体现,也可以在工业市场上大放异彩……
天眼文旅论坛:您的《遇见苗绣——收藏对话镜头》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展出,那一组作品十分独特。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角度?
谷佳骏:苗绣一直被当做民间工艺的一种,其实它承载了苗族上千年的文化,没有文字的民族把他们所有的故事、传说、信仰都绣在其中,他们的文化就留存在这些图案里。基于这般理解,在拍摄过程中,我就会自由地想象这些苗绣元素背后的故事,挑选那些代表星宿、崇拜、传说的符号,让局部细节放大呈现,把具象的变抽象,熟悉的变陌生,司空见惯的变得神秘,让观者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天眼文旅论坛:苗绣如何走好产业化道路,如何走向大众?
谷佳骏:目前,贵州苗绣产业市场上出现较多的是工艺产品、文创产品。很多苗绣企业没有思考清楚“谁需要这样的苗绣产品”的问题,对消费群体认识模糊。
发展产业,产品的设计研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民族文化,它有区域性的限制,如何把产品推向大众化是一个需要长远求索的难题。苗绣文化的内涵体现在“绣”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分层提取、转成矢量图,与服饰、网游、美妆等具有“爆点”的产业相融合,做成年轻人喜欢的产品进行推广。
让苗绣产品量化,其实还可以向工业市场进军。苗绣的纹样、图案极为丰富,这些就是最好的设计来源。如我们可以把苗绣元素分解来做瓷砖,在制造技术上,这其实要比做工艺文创简单得多。同理,我们还可以做窗户、护栏、井盖等工业产品的设计。贵州有很多苗寨,如果把苗寨公共区域内的设施都换装成苗绣或带有苗族文化的工业产品,我认为会让它在区域文化上更加突出,让苗寨更有文化特色。
天眼文旅论坛:“提炼苗绣元素加工成量化的工业产品”等举措,是否打破了苗绣文化的连贯性这一说法,如何捕捉这些细微的元素呢?
谷佳骏:从宏观上看,苗绣文化像一个紧密交织的网,这些个体是融合在整体里面的,提炼出单一的元素并不会割裂苗绣文化自带的文化基因。如果我们只是把苗绣的纹样图案原原本本通过文字、图片保留下来,那么苗绣永远也只是属于小众范畴,它就没法与时代产生关联,也没办法真正“活”下去。当然,提取元素研发产品设计并不是“拿来主义”,不是把这个图案剪裁下来贴上去,而是要更多考量文化内涵,让文化与产品更好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