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科技创新助力蔬菜品种选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2月21日,记者走进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里,白菜、娃娃菜、青菜、甘蓝等蔬菜长势良好,播种、生长、采摘……看起来一切都在顺应自然规律,似乎并不复杂。

“要是真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就好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孟平红打断记者的思绪,“来,我带你见识下。”推开园艺所大楼实验室的门,一股温暖扑面而来。组织培养室的架子上摆满各种玻璃瓶,瓶中盛放的是各类“迷你版”蔬菜,在培养基的滋养下,它们正茁壮生长。

“这是我们正在培养的‘威宁1号’青菜,是用单倍体培养技术创制的资源。”孟平红拿起一个玻璃瓶介绍道,这是正在进行的耐抽薹品种选育研究。

由于喜凉蔬菜经过冬季的低温春化,在3月至5月这段时间容易发生先期抽薹,就是蔬菜尚未成熟就提前抽薹开花了,不仅让蔬菜减产,农户还要遭受经济损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优化种植技术外,还要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培育出新的耐抽薹品种。

“经过漫长的育种攻关,省农科院已成功培育出黔白5号、黔白9号、黔甘1号、黔甘2号等多个耐抽薹蔬菜新品种。”孟平红自豪地说道,推广种植耐抽薹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后,春夏季喜凉蔬菜先期抽薹的情况大幅减少,种植风险低了,农户收入也上去了。

据了解,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团队选育的特耐抽薹大白菜新品种在省内的罗甸、清镇、威宁、平坝、播州等县区,省外的重庆、湖北、宁夏等试验示范县,累计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130.81万亩,新增效益97.81亿元;近三年推广74.93万亩,新增效益57.54亿元。

每一道技术难题被攻克,背后必定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等待成果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太不容易了。”说起曾经的品种选育工作,孟平红感慨万分,“但是,今非昔比了。”

据孟平红介绍,按照过去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一个优良新品种要花费十年左右的时间。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十多年前,园艺所就开始创新运用一种叫做“小孢子培养”的新技术,品种选育工作所需的时间被大幅缩短。

“现在两到三年就能选育出一个新品种,选育出的新品种育种效率更高、品种更纯、性状更稳定。”孟平红说,这项技术还在不断优化,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孟平红认为,要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紧密围绕加快现代种业振兴,加强种源“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利用科技成果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更富。

--> 2022-02-2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8082.html 1 科技创新助力蔬菜品种选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