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石丽平:拓展苗绣事业与民生就业结合新路

“缝制福袋的时候要注意细节处理,袋口留足两厘米,整体袋型按照传统‘四平八稳’的样式定型。”近日,在铜仁市中南门古城苗绣文化展示中心见到石丽平时,她正与十余名来自附近社区的易地搬迁群众围坐桌边,细心教授苗绣福袋的缝制工艺。

过去一年,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项目传承人、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石丽平关注最多的,就是如何将自己的苗绣事业与民生就业相结合,带领从业者走出发展新路。

“目前,我们与当地村寨结成帮扶对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实行‘计件为主+效益+产品提成’的薪酬模式,带动了4000多名妇女居家就业。”为此,石丽平在一年中常常奔走各地进行下乡培训、社区培训,利用组织培训和工坊进社区,让易地搬迁群众掌握苗绣技能,在社区内进行居家就业、灵活就业。

为了做好苗绣产业的后端推进工作,石丽平在过去一年里多方调研考察,尝试“苗绣+苗药”的发展思路,如在松桃自治县长兴堡镇白果村流转270亩土地种植板蓝根,将苗药、苗绣、蜡染、银饰等传统技艺浓缩于香包、药枕等产品中,打造出多个“非遗”合一的特色产品,推进“非遗”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石丽平还利用各地的工坊以及“非遗”培训基地,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人的选拔培训,并将培育重心向着年轻群体倾斜。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传统技艺与实用性结合,方能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石丽平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与时代融合,保持活力,让受众年轻化,才是“非遗”最好的传承之道。为此,石丽平开发了“苗绣+”系列产品,让苗绣与饰品、美食、汽车用品、现代服装相结合,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表达艺术性,吸引众多的年轻人参与。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石丽平也正在为参会积极准备。她说:“去年,我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涵盖非遗传承、产业发展、民生项目等13件建议,件件有回应。”

今年,石丽平依然重点关注传统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如何与促进民生相结合,将带去“非遗”产业品牌打造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争取政策支持,为贵州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颖羿

--> 2022-02-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68187.html 1 石丽平:拓展苗绣事业与民生就业结合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