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编者的话
让“传统产业”与 “新兴模式”互换融合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事物恒变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时代不会停下它革新的步伐,新旧更替,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乡村振兴同样也置身于恒与变的辩证场域之中,如何抓住时代变化,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突围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积极顺应市场、涌入时代大流是黄林的产业价值公式。在《修文县平滩村:“贵长”往事》一文中,黄林接下了父亲黄国祥培育多年的猕猴桃园区,在原基础上找准销售渠道、调整发展模式,在产业即将老化之前实现“阶段性重塑”。行于坚守,成于创新,父子俩的不懈接力,敢于求新的选择为“贵长”猕猴桃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
在坚守中突破,在突破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也是郭修国的定位和选择。在《清镇市鸭池河村:从传统酥李到“国色天香”果》一文中,村支书郭修国在家乡酥李产业发展遇阻时及时引入新鲜血液,更新产品品种,利用产业优势重构本土化品牌。“破”是为了更好地“立”,郭修国把坚守与求新视为“矛盾统一体”,在困局中捕捉机遇,勇于攻坚克难、积极主动作为,让“旧”与“新”在再创造中达到某种平衡关系,赢得了发展的主动。
求新是一种勇气,改变有可能失败,但勇于改变,会拥抱更丰厚的人生。在《花溪区打通村:花小莓成长记》一文里,村支书熊庆果就是那个勇于改变的人。如何在草莓果农如繁星般之多的花溪区拓展出新的市场,熊庆果把路径转向“产品差异化”模式上,坚持培育种植有机草莓,建立起属于打通村的产业优势。在经历挫折与失败后,持之以恒的坚守让熊庆果赢得这一场产业转型的“战役”,也让他在带领家乡发展这条路上收获了更多别样的人生感悟。
求新是打破已知、进入未知,但并不是没有根基的、单纯天马行空的想象。所谓“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步步扎实才能把握未来,筑牢根基才能行稳致远。黄林、郭修国、熊庆果等乡村建设者的“求新精神”建立于立足当下、踏实坚守的基础上,他们用时间和实践印证了自己的选择,让“传统产业”与“新兴模式”完成使命交换、科学融合,在顺势而为中实现动能转换。这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也是方法论。
——向秋樾
本版图片均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