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接触到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手工艺品的杨成勇,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热爱的种子。2000年5月,由他创立的“黔艺宝”诞生,在一次偶然的启发下,他用2年时间开发了全国首项苗族手工“装框银饰”;2002年,他带着第一批产品应邀参加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大赛,“装框银饰”斩获大赛金奖;从此,凭着一腔赤诚与热血,他默默耕耘在贵州多彩民族文化的沃土上,不知疲倦。
天眼文旅论坛:您认为这些年消费者对于苗绣的收藏和购买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成勇:2000年前后,经济高速发展,大量欧美日韩的艺术家、收藏家、博物馆和考古学者们纷纷到贵州来寻宝,收集少数民族服饰,特别是苗族服饰。因此,那时形成了一股国内国际的苗绣收藏热。
2020年到现在,由于世界经济减速,加上以前的收藏家年事已高,大量争相收藏苗绣的情况逐渐减少。如今,市场发生了太多变化,新一代的消费者主要是购买有苗绣元素的服装、鞋帽、围巾等时尚生活用品和一些苗绣文创的衍生产品,消费习惯产生改变。
天眼文旅论坛:苗绣作为贵州特色旅游商品之一,在其市场化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被大众所接纳和喜爱?
杨成勇:苗绣是穿在身上的史书,有很深的文化脉络。但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因为自己本身具有很深的文化根基和艺术水准而墨守成规,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在材质、用料、配色和工艺方面,要大胆地革新。同时,还要设法降低人工劳动成本,实现苗绣的产业化生产。
天眼文旅论坛:作为推广贵州文创产品的领头人之一,您认为应该如何创新并呈现出符合当下潮流趋势的文化特色手工艺作品?
杨成勇:要弄清时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必须要和国际流行趋势、国内流行趋势相结合,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在国内,是否可以尝试和本土的茅台酒、贵烟、贵茶、贵州特产等结合?
天眼文旅论坛:对于贵州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工艺品,如何让它们高姿态地走出贵州,走向世界?
杨成勇:我们一直强调要把市场需求与文化需求、艺术需求相结合,不断改进和创新艺术品形式。不久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到甲秀楼翠微园观看黔艺宝苗绣展时说:“苗绣有悠久的历史,绚丽多彩,但一定要做成时尚产品,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苗绣产业化”。我认为任老这一观点说清楚了苗绣发展之路。
天眼文旅论坛:对于苗绣等贵州“非遗”文化技艺的传承,您有什么建议?
杨成勇:自从“两赛一会”、省民博会等落地举办以来,贵州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包括苗族刺绣等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举办这些会议、活动,实际上是一个梳理和挖掘的过程。摸底阶段完成,现在就是产业阶段,这是对这些技艺最好的传承,同时又具备生产开发前景,未来就是要重点打造产业集群和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走研发、生产、销售的规模化之路,逐步实现“千亿产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