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北京冬奥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王旗

2月15日,北京,晴。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是小天来到北京后,听到的最浪漫的一句话。

回想那日前往张家口赛区观看中国小将苏翊鸣比赛,乘车一路北上,窗外的风力发电机组常常引人关注。据了解,北京冬奥会的全部场馆实现了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即依托张家口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再加上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点亮冬奥会场馆,实现了奥运史上全部奥运场馆百分百使用绿色电力。

尽管天气晴朗,室外温度接近零下10摄氏度。小天在雪地里站了一会儿,就僵手僵脚地缩回媒体中心。室内的温暖,让人瞬间忘记了雪场的寒冷。抬起头,原来是屋顶上黑色电采暖设备在发挥作用。据悉,云顶场馆群内90%的功能要依靠临时建筑实现。临时建筑多为箱式房,为了实现绿色供暖,在屋顶安装了应用航天新材料和航天技术的电采暖系列产品,能够实现97%以上的热转化率。

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苏翊鸣为中国夺得一枚银牌。今天,他转战首钢滑雪大跳台,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再次展示高难度动作,成就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六枚金牌。说起首钢滑雪大跳台,这是几日前同样年轻的中国选手谷爱凌逆转夺冠的地方。

14年前,借北京奥运会举办契机,始创于1919年的首钢集团从这里迁走,留下了工业遗存。而今,园区已停用的烟囱和冷却塔成为大跳台项目运动员腾空时的绝妙背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首钢滑雪大跳台观赛后说,这里是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除了工业遗产再利用,奥运场馆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据悉,本届冬奥会一共利用了6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为低碳场馆树立了样板。

国家游泳中心,这里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场馆,被形象地称为“水立方”。如今,它变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场地。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成为夏奥遗产变身冬奥场馆的典型。

国家体育馆,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操、蹦床、手球、轮椅篮球的比赛场馆。如今变为“冰之帆”,成为北京冬奥会冰球和残奥冰球比赛场馆。其新建的训练馆外立面采用仿冰玻璃砖设计,充分引入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减少照明能耗。场馆采用装配式更衣室,每个更衣室可以拆成8个独立的箱体或重新按需要拼接成新的房间,可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此外,冰面面积近1.2万平方米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如使用氟利昂等传统制冰材料将产生大量能耗,经过专家和团队论证,最终决定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而小天每天从主媒体中心前往各个场馆的车辆也大都是采用氢燃料、纯电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2014年,国际奥委会发布《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可持续性列为其中一项核心理念。作为第一个全面践行该项议程的奥运会,自筹办时起,北京冬奥会便将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融入规划、建设和运行全过程。“绿色办奥”,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 2022-02-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6978.html 1 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北京冬奥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