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篇目介绍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文稿79篇。现将这部专题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是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话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强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是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指出,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的一部分。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着力在“增绿”和“护蓝”上下功夫,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综合施策,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答问的要点。指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是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的一部分。指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要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2013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习近平同志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采取超常举措,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是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的一部分。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强调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是不要发展了,而是要扭转只要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扭转为了经济增长数字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的做法。要正确领会中央意图,从实际出发,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是2014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是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大力度,促进粗放浪费型用能方式向集约高效型用能方式加快转变。要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是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是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

《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是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的要点。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增强系统思维,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是2016年2月至2021年7月期间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巴黎到杭州,应对气候变化在行动》是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美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上的讲话。指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国际社会应该以落实《巴黎协定》为契机,不断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创新应对气候变化路径,推动《巴黎协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的一部分。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习近平同志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是2018年4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关系近十四亿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坚定决心,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要明确目标任务,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二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四是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五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六是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七是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以上七大战役,都要制定具体作战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考核办法,确保三年时间明显见效。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不能只顾治污、不顾其余。要体现差别化,不要一刀切,不能搞运动式治污,避免影响群众生活。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2018年4月习近平同志所作指示的要点。指出,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现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是2019年3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要点的一部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是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热爱自然情怀、科学治理精神、携手合作应对,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心有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是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考察时讲话要点的一部分。指出,要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是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习近平同志文稿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指出,中国力争于二〇三〇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是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是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讲话要点的一部分。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是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要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指出,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共同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而努力。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是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讲话的要点。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国际社会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是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讲话的要点。指出,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要坚持正确政绩观,准确把握保护和发展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是2021年11月1日习近平同志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的要点。指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要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遵循。各方应该重信守诺,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愿景,并根据国情尽己所能,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举措落地实施。

--> 2022-01-2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5143.html 1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篇目介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