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通讯员 付宝平 翟清娇
2021年12月底,黔南州村(社区)“两委”换届圆满收官。12县市1463个村(社区)选举产生“两委”成员11137人。其中,村(社区)党组织成员7097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7986人,交叉任职3946人,顺利实现“一降两升”换届目标。
黔南州以换届为契机,着力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村(社区)党组织,选配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党组织书记,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高位推动换届
黔南州始终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突出书记抓、抓书记,坚持把村(社区)“两委”换届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同步织牢“四级联动+部门配合”组织领导体系。
黔南州委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换届工作;县市党委成立党委书记、县市长为“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负责当好一线“施工队长”;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全员上阵,参与换届。各级党组织靠前指挥,组织部门牵头定期调度、研判及汇报,民政、纪检监察、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协同发力、层层推进。
夯实换届基础
换届筹备初期,黔南州把村(社区)区域调整、党组织优化设置作为“先手棋”,优化村(社区)75个,规范设置村(社区)党组织426个,整顿提升126个村党组织。县、乡、村三级联动摸排,对存在风险隐患的24个村(社区)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确保零风险进入选举环节。
抓好干部任期考核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考核12170人、整改问题5000余条,建议素质过硬的5800余人继续留任;围绕“五个一批”渠道物色好苗子,动态储备换届人选1.6万余人。
提升村(社区)干部岗位吸引力。建立“3岗12级”村(社区)干部薪酬正常增长体系,确保省级明确的“345”保障机制落实到位;去年12名村党组织书记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近3年推选7名村级干部获国家表彰,86名干部获省级表彰,政治待遇逐步向基层倾斜。
规范组织选举
严把流程关,区分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类别,量身定制换届指导手册和全程纪实表,紧盯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等关键程序,细化流程、规范操作;同时,举办州级示范培训班,带动全州培训换届业务人员1.4万余人次,确保“施工员”照图施工。
严把资格关,亮明“10条资格条件”“10条负面清单”,坚持“凡进必审、凡动必备”原则,杜绝“带病提名”,联审1.7万余人次。同时,落实县市党委常委会研究、书记部长“双签字”审核、州委组织部备案制度,把牢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
严把示范关,及时召开州级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试点观摩,为全州作示范。
严把选举关,紧盯换届投票选举流程,全程派出指导组实地督促指导,强化投票选举各环节的指导把关,保证投票选举规范有序进行。
彰显角色担当
此次换届呈现出“党员群众参与率高、‘两委’成员调整率高、一次性选举成功率高,学历层次优、年龄结构优、来源结构优,‘一肩挑’比例上升、女性比例上升、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上升”的“三高三优三升”特点。
这群履新“头羊”中,有个较为亮眼的“追星族”,干过15年村支书的父亲就是龙里县湾滩河镇羊场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泽昭眼中“最亮的星”。接过接力棒后,李泽昭立即带领社区群众筹资150万元,在社区营盘坡建造肉牛养殖场,计划养殖肉牛300头。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换届后,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