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覃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贵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不断兜牢底线、为民惠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我住得舒心,过得安心,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彻底打消了搬走的念头。”家住独山县教师新村小区居民廖亚昌看着小区环境大变样,心里乐开了花。
教师新村小区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一共有8栋楼,92户居民。以前电线纵横交错,“空中蜘蛛网”特别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善,停车也是个大难题。2021年3月,小区开始筹划改造。墙体被重新粉饰,沥青浇筑出的崭新路面干净整洁,白线划分出整齐、宽敞的停车位,提升了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经过改造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路面硬化了,弱电全部下地,还建了专门的停车场,感觉就像住上了新房子,特别感谢政府为我们干的这件大实事、大好事!”廖亚昌竖起大拇指。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2021年,贵州计划改造761个小区,实际开工766个小区,累计完成投资约23亿元,惠及17.04万户居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贵州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不断兜牢底线、为民惠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贵州稳住就业基本盘,不断丰富和完善就业政策,促进重点人群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4.75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10.4%。
教育是民生之基。2021年,贵州新增公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位分别为4.4万个和6.2万个,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措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4元提高到5元。完成扩容建设普通高中学校60所。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启动省部共建“技能贵州”。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
医疗健康为幸福“加码”。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核心目标,贵州启动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纳入国家规划,规划布局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增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35家,全面完成4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质扩能。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医共体加快建设,开展群众就医排长队专项整治。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2021年,全省民生类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到655元/月和4569元/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正在加快解决。
这是一份初心的坚守,人民至上铭刻于心,民生福祉温暖厚实。
黎平县26个乡镇(街道)建立“扶贫车间”247家,为群众提供就地就近就业8000余个岗位,每年长期解决就业人数达5600人;黔南州全面推行“一站式、一单清”服务,拓展延伸基层服务功能,减轻个人参保缴费负担3.5亿元;六盘水累计建成能提供全日制托养生活服务的养老机构90家(其中敬老院7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104家,农村幸福院371家。
这是一场接力的奔跑,民生底线越兜越牢,砥砺奋进步履铿锵。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万人,高职院校“订单班”毕业就业1.5万人;努力解决群众入园入学烦心事,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着眼于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加美好,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蓝图已定,贵州尽心尽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贵州,交出了一份既有温度又有质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