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虫治虫 绿色发展

刘绍波

“追求绿色健康,少用化肥和农药,是农业发展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们研究‘蚕豆—豆蚜—小花蝽’储蓄植物系统,就是利用作物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昌容博士介绍。

小花蝽,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种小昆虫,以捕食蚜虫、蓟马、粉虱,以及鳞翅目害虫的卵及低龄幼虫等农作物上常见害虫为生,多存在于豆类、茶叶等蔬菜及果树上,是一种益虫。

虽然小花蝽广泛存在,但一方面由于小花蝽的出现一般相较害虫出现要晚,害虫往往形成一定规模后才会出现小花蝽。另一方面则是小花蝽在菜农、果农打农药之后也会和害虫一起死亡,因此往往无法自然形成较好的治虫效果。

自2008年开始,张昌容团队就开始研究小花蝽在农业中的应用问题,以规模化扩繁为目的,围绕小花蝽的食物、产卵基质、饲养器具、储藏条件等多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小花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大、持续时间长,可以广泛捕食蓟马、蚜虫、叶蝉等多种害虫,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天敌昆虫。”张昌容介绍,在国内,小花蝽的规模化繁育受到食物、产卵基质、饲养收集装置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至今市场上能够大量供应小花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很少且价格昂贵,小花蝽的售价曾高达每头2元,高昂的价格和养殖技术上的困难使得小花蝽难以在农业上形成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已有多家公司能够商品化生产和销售小花蝽,但对其规模化繁育技术高度保密。为了突破技术封锁,张昌容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在小花蝽的饲养食物、储藏器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长期调研发现,我国西南山区素有在田边种植蚕豆的传统,结合蚕豆上常活跃有寄生蜂、小花蝽和瓢虫等害虫天敌的现状,我们创造性构建了‘蚕豆—豆蚜—小花蝽’储蓄植物技术体系,以蚕豆为载体培育小花蝽。”张昌容介绍,目前该团队已建成年繁育小花蝽1000万头以上生产线,其培养的小花蝽价格降至每头0.5元,该技术体系经试验评估发现,对多种小型害虫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目前该体系已广泛用于防控茶叶、猕猴桃、梨、草莓、辣椒等多种作物上的害虫,并极大提高了这些农产品的品质和商品性。

截至2021年底,基于“蚕豆—豆蚜—小花蝽”储蓄植物技术体系在贵州省内外累计应用面积超过360万亩次,初步估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63吨左右,节本增收近3亿元。

--> 2022-01-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4146.html 1 以虫治虫 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