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健康产业的政策措施,为大健康产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大健康产业正在加快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瞄准创新前沿领域,统筹医学科研院校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大健康领域科学前沿重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二是培育多元化科技研发创新主体。发挥具备研发能力的医疗机构及民间祖传药方所有者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设医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间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研发、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产业协作,加快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及保护,为大健康产业提档赋能。
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一是落实财税优惠政策。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直接财政投入,优化各级政府投资基金使用,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严格推进健康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和价格政策,放大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撬动效应。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产业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同业并购、发行债务等方式融资。三是加快发展健康保险。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完成高水平公立医院及其特需医疗部分与健康保险公司的对接平台,实现医、险定点合作共赢。
保障大健康产业土地供给。一是将大健康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联动协调,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好衔接落实。二是合理供应大健康产业新增经营性用地。鼓励在新增经营性用地供应中,根据区域卫生等规划实施评估情况,合理配建健康服务设施。三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探索租赁等方式供地,采取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推进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院校教育培养。鼓励高等院校加强大健康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大大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构建由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大健康服务职业培训机构、实践基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扩大养老护理、公共营养、母婴护理、保健按摩、康复治疗、健康管理、健身指导等紧缺型技能人才供给,培养一批大健康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各类健康服务适用人才,构建更为多元的人才支撑体系。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完善大健康产业准入制度。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审批手续,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市场准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二是深化大健康产业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审批工作流程。三是激活社会活力。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医疗卫生、养生养老、健身康体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
促进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一是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强势宣传阵地和平台,开办专门的健康节目或栏目,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消费观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二是积极向公众阐释大健康产业相关政策,激发社会参与积极性。拓宽公众参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公共事务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决策平台,畅通信息反馈通道。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立项、实施和评价等环节,提升公众参与程度。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文为国家社科项目[21CTJ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