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民 陆青剑
贵州的茶产业不断刷新纪录:2021年,全省加速“茶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推进茶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茶园面积达700多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43万亩,茶叶产量46.99万吨、产值570.9亿元。全省现有注册茶叶企业(合作社)581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较2020年新增两家,省级龙头企业230家;茶叶精制加工中心74个,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1666条;通过SC认证企业1067家,ISO9001、SIO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226家。
贵州茶产业呈现花繁叶茂的景象。以抹茶、袋泡调饮茶和新式茶饮等为切入点,以生产基底茶原料和开发丰富终端产品为抓手,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茶树资源利用率和经济附加值,贵茶抹茶产品纳入全省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开发抹茶系列产品种类较去年新增10多个;以“贵州绿茶”为引领,充分利用省市内高铁站、航站楼、地铁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展示窗口,展示“贵州绿茶”品牌和对外形象,全年共有287家企业申请“贵州绿茶”用标,“三绿一红”等省重点品牌授权使用企业达1170家,较去年增加170家;以茶事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贵州绿茶’2021第一采”活动、全省双手采茶技能竞赛、贵州省春季及秋季斗茶赛、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暨招商引资大会等省级茶事活动,在世界绿茶大会暨中国绿茶高质量发展论坛、东亚地方政府会议经济产业分论坛上推介贵州茶产业。大变局背景之下的各种成功“操作”,让脚步不歇的贵州茶业焕彩重生。
来看这组数据:2021年,全省销售茶叶数量40.48万吨,总销售额516.15亿元;贵阳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7583吨、19.21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4.9%和22.83%。这个成果,正是基于贵州茶业发展的开放步伐而结出的。显然,“走出去”“请进来”,已成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圭臬被认可和推崇。一年来,我省举办了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的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分别在辽宁省沈阳市、甘肃省兰州市、山东省青岛市举办贵州茶文旅融合发展暨招商“三北”推介活动;积极对标欧美、日韩、中东等国际市场,支持省内茶叶企业自营出口,打造高质量出口基地,全省备案出口茶叶种植基地170家、48.67万亩;推荐贵茶、黔雨枝、林仙康3家出口成长型企业认定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茶叶已成为我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京贵茶树花、黔茗茶业、七味茗香等9家企业成为我省黔茶出海的重要力量。
成绩单是未来发展的基石。从成绩单中拎出更为清晰地思路,描绘出更为生动的画卷,是一道严肃的课题,业界解读之,全社会解读之,当是贵州茶业发展值得肯定的现象。
作为中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贵州前所未有地被推到了茶产业的前沿阵地。一系列的成就诠释的是贵州的雄心壮志,也阐释新商业秩序让贵州茶品牌面临价值重塑的深刻内涵。互联网时代的竞争镜像,是新的消费理念和形式的渐次升级。而以健康和生态为立身之本的贵州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茶与茶文化的人文价值与社会功能,在守正创新中催促我们反省、觉悟、行动,完成自己的蜕变。
产业转移大潮势头汹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正释放出巨大而持久的动能,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已成为驱动茶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处在疫情防控和时代变局的“接缝点”,贵州茶品牌面临的转型和机遇将会更多,而这个“面临”需要选择,更需要勇气。如此,才能在商业哲学与匠心独具相结合的竞争体系中完成自我价值的重塑,树起贵州绿茶的品牌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