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又闻蔗糖飘香

■ 杨 煜

又是一年收获季,又是一年蔗糖香。这个冬天的周末,我驱车来到位于南盘江畔的德卧镇长田村,走近布依风情浓郁的村寨,只见农户们在不停地忙碌着。我加快脚步走近一看,一锅快要出锅的蔗糖在铁锅里欢快地跳跃着,黄灿灿亮晶晶,十分惹人喜爱。锅上热气蒸腾,一股久违的蔗糖香味迎风扑面而来。

因为从小生长在南盘江畔的村庄里,熬制蔗糖,于我而言并不陌生。记忆中,我居住的山村植被浓密、土地肥沃,加之海拔低、气温高,特别适宜种植甘蔗,甘蔗成了那时当地村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家庭经济收入重要来源。对蔗糖的香味,我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我年少时光是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在种植甘蔗、管理甘蔗、熬制蔗糖、品尝蔗糖的香味中度过的。

记忆中,每年春节一过,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父母亲早早就叫上我们兄弟姐妹,扛着锄拉着牛牵着马到山坡上种植甘蔗去了。大家来到父亲早已翻整好的地里,在父母亲的指导下,我们挥舞着锄头挖刨出深深的沟、夯实起长长的坎,然后将一节节的甘蔗平行摆放在沟里,施上农家肥后,再盖上厚厚的泥土,一套完整的甘蔗种植流程才算完成。

甘蔗种下后,天气开始变暖,在不遇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一般两个月后,地沟里就会争先恐后地冒出嫩嫩的、尖尖的芽苗。远远看去,芽苗似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妙龄少女,给人一种无尽的信心与力量。每当这个时节,父母亲都会抽空到地里转悠,一来看看甘蔗的长势,二来谋划下步的管护。

嫩芽在风雨中摇曳,经过近一年的生长,昔日嫩嫩的、尖尖的甘蔗苗,在风雨的洗礼、日月的更迭后,已长成长长的、粗粗的、可口的甘蔗,十分惹人喜爱。暖阳之下,走进茂密的甘蔗林,砍上一根,捏在手上,嚼在嘴里,那甜甜的浓浓的甘蔗汁流进肠胃里,舒服极了,不仅解了渴解了馋,而且让人神清气爽。

甘蔗生长成熟后,人们可以砍了直接出售,但更多的是砍了用来熬制蔗糖,这样保存和食用起来就十分方便,也更为值钱。但土法熬制蔗糖却是一件辛苦的重体力活,整个过程不仅工艺复杂,任务繁重,且需要好手艺,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变成一锅烂糖,一年辛苦瞬间会化为乌有。因此,那个时候,熬制蔗糖是我们全家人最为要紧的农活,需要提前做好柴禾、锅灶、石碾、糖叶等许多准备工作。

我的祖辈们因长期生活在南盘江畔,他们对种植甘蔗情有独钟,掌握并传承着土法制糖的工艺。记忆中,土法制糖,需要人多力大,需要明确分工,需要各尽所能。因为整个制糖过程要有人会砍甘蔗,要有人能扛甘蔗,要有人会碾糖榨糖,要有人会生火熬糖,要有人会用甘蔗叶打捆包装。

土法制糖生产采用传统的“连环锅”,物理方法手工熬制成型,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保证了红糖原汁原味的营养价值,主要工序有榨汁、旺火、打沫、赶水、打沙等。将甘蔗用木碾、石碾或机器压榨成汁,储存于池中,沉淀、滤掉泥沙杂质等,再把汁水引入大锅中煮沸,汁水所产生的泡沫要舀出,泡沫渣汁可以用来烤酒,汁水从第一锅舀到第二锅、第二锅舀到第三锅,需要不停地搅拌舀出,掌握火候,高温排干水分,直到成为浓稠糖浆,糖浆分锅,用木铲不停地搅拌,这个步骤叫搅沙,搅沙过后倒入准备好的木模里,找平冷却凝结成型,用竹签划分成若干方块,然后取出包装待售,才算完成整个制糖工序。

时过境迁,山乡巨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丰富,只有少数农户还在坚持种甘蔗熬蔗糖,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传承着祖辈留下的土法制糖工艺。

--> 2022-01-1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3302.html 1 又闻蔗糖飘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