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思源社区的幸福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思雨 通讯员 龙令智

1月5日,记者走进凯里市白果井街道思源社区,只听见制衣厂里嗒嗒的缝纫机声、上学孩童的嬉笑声、菜场里的叫卖声,声声相叠,令这个黔东南最大移民安置点更显生机勃勃。

“这里的生活太好了。”这是王姿樱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9年之前,14岁的王姿樱和家人住在凯里市三棵树镇的老房子里,“楼下养牛,楼上住人,下暴雨时还会漏水。”她说。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王姿樱一家搬进了思源社区,120平方米的房子,搬进来时就已装修好,四处敞亮。迎着阳光,一家人在思源社区开启了新的生活。

不过,王姿樱81岁的爷爷王光和却有些不习惯。

“不会开门、不会坐电梯,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王光和对新环境感觉陌生。

“爷爷不愿意来这里住,他喜欢老房子。”老人那种对家乡的眷恋,王姿樱还无法理解。

王姿樱的母亲潘仙花搬进来后,就在楼道打扫卫生,一个月有1800元的工资。为了和王光和沟通,潘仙花想了很多办法,“我只能对他说,我和孩子爸爸都要上班,孩子没人看,请他来帮我们带孩子。”

于是,王光和“勉为其难”地住了进来。

社区里老人很多,日子长了,王光和就同大家玩到了一起,相约散步、打牌、下棋,日子竟比在老家还有滋有味。此外,思源社区周边的学校、医院、广场、超市、公交站、菜场等“全链条”服务一应俱全,生活方便。慢慢地,王光和提出要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不仅如此,白果井街道为推动群众创业就业,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设立200余人的公益岗位,建立小康车间,积极帮助居民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一系列有效举措,提升了社区群众的获得感。潘仙花能有保洁岗,就受惠于此。

潘仙花工作之余,还接了社区小康车间的活,在家做刺绣,“在外打扫卫生和在家做手工,都能赚钱,满足得很。”潘仙花说。

像王姿樱这样的幸福家庭还有很多。思源社区在引领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全面融入城市、过上美好生活的同时,社区激发搬迁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现在我每天早上去打扫卫生,孩子在学校有免费的爱心午餐,老人家散步晒太阳,这样的日子才是幸福生活啊。”潘仙花笑呵呵地说。

--> 2022-01-1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2987.html 1 思源社区的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