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毕节:清洁能源赋能绿色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惠洁

山风吹过,点亮万家灯火。

站在威宁自治县海拔2800多米的西凉山,冬日的寒风刮得脸颊生疼。驻足远眺,大风车在延绵起伏的山梁上快速转动、吞风吐电。

一路向南,位于该县么站镇的光伏发电基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成千上万块蓝色的发电板连片铺开,绿色清洁能源从乌蒙高原深处输向四面八方。

有着“贵州屋脊”之称的威宁,全县平均海拔2200米,低纬度、高海拔、喀斯特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蕴含了丰富的风能和光照资源。据评估,威宁可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全年平均日照达到了1800小时,远高于全省太阳总辐射量平均值。

“用好风、用好水、用好光,是近年来威宁能源发展的‘必修课’。”威宁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永恒说。

如今,威宁累计建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61个,累计装机容量360.04万千瓦,累计发电量182亿度,产值达95.6亿元。

扛起“能源革命”的大旗,因地制宜打好“清洁能源牌”,近年来毕节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水利工程、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过去五年,在威宁、赫章、纳雍、织金、金沙等地,大风车迎风舞动,光伏板吸光生电,清洁能源开发“风生水起”,奏响了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奋进强音。

隆冬时节,织金、黔西、大方交界处的支嘎阿鲁湖气度恢宏、风光秀丽。这里的洪家渡水电站,曾经见证了“西部大开发”拉开帷幕。20多年过去了,这里湖光山色绚丽依旧,只是村村寨寨换了新颜,山间鳞次栉比的蓝色光伏板与万顷碧波交相辉映。

2020年底,随着织金30万千瓦、黔西15万千瓦农业光伏电站接入洪家渡水电站220千伏母线,原装机60万千瓦的洪家渡水电站成为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的“清洁能源工厂”。

目前,两个光伏项目与洪家渡水电站运行方式互补性极好,项目投产后水电站现有送出通道利用率由26.83%提高至35.4%。通过并网发电,洪家渡电站形成了水、光齐头并进的能源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毕节清洁能源又好又快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2021年,全市新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13个,装机84.05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4个、装机19.0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9个、装机65万千瓦。

优化电源点布局,初步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电力装机从1211.55万千瓦提升到1428.24万千瓦,年均增长54.17万千瓦;发电量从384.84亿千瓦时提升到2479.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3.59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由9.8%提升到17.4%。

天然气“县县通”加快实施,包括“一干两支”(遵义南至赫章天然气干线,金沙经黔西、织金至纳雍天然气支线,赫章至威宁天然气支线)三个项目,管道总长514.4公里,计划投资20.01亿元。截至目前,遵义至赫章全长316.75公里的天然气干线管道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展望未来,毕节将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以“多元供应、多能互补”为目标,率先在威宁、赫章推进无补贴光伏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在黔西、织金、纳雍规划“水风光”互补项目。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应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并网设备、分布式多能源互补及“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等技术,提高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调能力,提升新能源及多元化负荷广泛接入能力。发展与建筑结合的城市分散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结合应用,让清洁能源惠及千家万户。

--> 2022-01-1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42976.html 1 毕节:清洁能源赋能绿色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