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1月10日,凤冈县永安镇永安村“乡村掌墨师”、肉牛养殖户贺华海起了个大早,给自家养殖的20余头肉牛饲喂草料、清洗圈舍后,又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给其他养殖户传授技术……
在凤冈当地,人们把“乡村掌墨师”定义为有知识、有思想、有能力、愿奉献、能实干的技能型、工匠型乡土人才。
贺华海是永安镇里有名的“牛人”,靠着养牛,每年净赚20余万元,自己致富后,他积极“传帮带”,带动不少乡亲养殖肉牛。
“我要把10年肉牛养殖经验传授给更多人,让大家都能增收致富。”养殖技术愈发成熟的贺华海,继续书写着致富“牛”文章。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凤冈县大力实施“乡村掌墨师”人才振兴工程,按照产业引领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技能型、社会治理型、乡土文化型的“五型”人才,组建一支掌握一定技艺技术、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高威望的“乡村掌墨师”人才队伍,发挥乡土人才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隆冬时节,呵气成雾,凤冈县花坪街道关口村蚕农张一波心里却格外温暖。因担心天气寒冷,蚕宝宝受到影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羽祥就经常上门关心他的养蚕情况。张一波被张羽祥一次次的上门送技术、送政策行为所感动。
“前年准备回乡创业,一直因为找不到项目而苦恼,是张支书给我介绍了蚕桑产业发展前景和政策红利,这才有了我今天的事业。”张一波告诉记者,在养殖过程中,张羽祥看到网上有好的经验,都会第一时间发给他。
调解矛盾、宣传政策,作为社会治理型“乡村掌墨师”的张羽祥,自在村里“当家”以来,一直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奔忙着。在他的努力之下,关口村有了烤烟、蜜蜂、高粱、蚕桑、林下养鸡等产业,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0余万元。
截至目前,凤冈县已认定基础型“乡村掌墨师”11587人,拔尖型“乡村掌墨师”846人,累计带动近10万农民增收。
同时,为提升“乡村掌墨师”战斗力,凤冈采取课堂与现场培训、“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对帮扶“拜师”相结合的梯次培养方式,制定“乡村掌墨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方案,设置农业、基层治理、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和“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形势政策+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去年以来,凤冈共培训“乡村掌墨师”75人次,积极选派80名产业引领型“乡村掌墨师”到省内外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提升技能。
如今,在凤冈大地上,一大批“乡村掌墨师”正破“土”而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