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1月9日,记者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王家湾社区芽菜工厂生产车间看到,现代化的生产线轰鸣作响,工人在流水线上娴熟地对豆芽进行清洗、称重、装筐……一道道工序后,鲜嫩的豆芽通过冷藏车运输,销往毕节城区及周边县区。
“我们车间共有4条生产线,日销豆芽10余吨,价格1.2元一斤,广受消费者青睐。”王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邓勇告诉记者,芽菜工厂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带动12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0余元。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近年来,为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王家湾社区通过“支部领航、专社领干、群众领红”的“三领”模式,成立了七星关区汇鑫源经果林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
合作社成立以来,按照“理事会提议、社员大会商议、支委审议、镇级联社决议”的运营模式,王家湾社区建成2400平方米草莓采摘园、2000平方米香菇大棚、2000平方米跑山鸡养殖基地、1000余平方米鸡舍、1800平方米芽菜加工厂,种植刺梨500余亩,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社区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动力不足,村民增收缓慢。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就业选择,收入也比以前高了很多。”邓勇说,合作社精准的产业选择,让王家湾村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根据测算,香菇大棚每年出菇15万棒22万斤,养鸡场每年出栏跑山鸡2万羽、蛋鸡2000羽,两个产业产值就达310余万元,解决长期务工人员40余人,灵活就业100余人。
支部有作为,群众干劲足。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既发挥了党支部组织管理群众的优势,保障了群众的分红、务工收入,同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了合作社、群众的积极性。
“我在芽菜工厂负责生产和运输,每月固定工资4300元,工作不累、工资稳定。”49岁的居民王前告诉记者,“合作社有很多活,春节过后,我打算让在外地打工的孩子也来合作社上班,一家人天天都能团圆。”
截至目前,王家湾社区通过合作社已向群众分红20万元,带动入社农户实现年户均增收2400元,社区集体经济积累增收10万元。
春有蔬果、秋有香菇、夏有刺梨、冬有草莓。如今,站在高处俯瞰,王家湾已然变了模样,柏油路、水泥路通村达户,灰白相间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富民产业布满田间地头,村民阔步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